第十七章 激战襄樊

一 水淹七军

赤壁之战结束,曹仁被迫撤出江陵、退守樊城之后,荆州所辖七郡被曹操、孙权和刘备分治。曹操占有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将南郡北部立为襄阳郡,置荆州刺史统领。孙权占有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刘备占有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郡。刘备任荆州牧后,因原荆州治所襄阳在曹操手中,只得驻于公安县,其时北畏曹操之强,东惧孙权之逼,情况十分窘迫。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的南部(即所谓“借荆州”)后,将治所移到江陵,有了西进益州的便利,情况有所好转。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惟恐益州有失,主动向孙权请和,双方平分荆州,刘备得南郡、零陵和武陵三郡,因南郡北部在曹操手里,实际只得两个半郡,面积和人口都比原来减少了不少。也就是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东面占据荆州以北出宛、洛的条件,始终未能具备。刘备对这种情况,心中自然有数,他不是不想将荆州完全控制到自己手中,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他同孙权有着同盟关系,维系这个同盟关系对他来说十分重要,不能轻易加以破坏;加之他在名义上借了孙权的“荆州”,总是欠着别人的情,因此他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只有赖着“荆州”不还,还不愿(当然也还不敢)同孙权妄开兵端。对于曹操,刘备是大可不必客气的,但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忙于取益州,争汉中,腾不出手来,对据守襄樊的曹仁只得采取守势。至于曹操,赤壁战后他忙于抗御孙权、平定关西、争夺汉中,对荆州之敌也无力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势。双方形成对峙局面,这是自建安十四年(209)以来襄樊一线相对说来较为平静的基本原因。

但曹操从汉中撤退后,刘备在西线没有了后顾之忧,形势顿时发生了变化。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也就是曹操撤离汉中后不过两个月,刘备下令驻守荆州的关羽向曹操派驻襄樊的曹仁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刘备选择这个时机进攻襄樊,一是由于他刚从曹操手中夺得了汉中,在声威气势上占有优势;二是由于荆州北部曹操占领区前不久刚发生过骚乱。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南阳吏民因徭役负担过重,在曹操派驻宛城的将领侯音和卫开的率领下,聚众数千人起兵反叛。南阳太守东里衮一度被捉,功曹应余为掩护东里衮伤重致死。曹操派曹仁前往镇压。次年正月,曹仁在东里衮的配合下,攻破宛城,大肆屠杀,斩了侯音、卫开等人。骚乱虽已平定,但人心尚未完全稳定下来,这就给了刘备以可乘之机。

曹操在对关西、汉中用兵期间,曹仁只带着数千人马驻守樊城。原马超部将庞德在汉中归附曹操后,曹操派他到樊城驻守,同曹仁一起镇压了侯音、卫开的叛乱。曹操从汉中撤军后,又派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关羽进攻襄樊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曹操又派于禁率兵前来支援。曹仁让于禁和庞德等七军在樊城以北结营屯驻,与樊城形成犄角之势。

八月间,樊城地区一连下了十多天大雨,汉水暴涨,溢出堤外,平地水深数丈,于禁等七军被水淹没。于禁带着部分将领登高避水,关羽乘着大船猛攻,于禁被逼无路,最后投降了关羽。

庞德率领部分将士继续顽强抵抗。这次战斗开始前,军中曾有议论,说庞德原是马超的部属,马超在蜀国受到重用,庞德的堂兄庞柔也在刘备处任职,因此庞德不会真心同关羽作战。庞德听到这些议论,很不服气,说:“我受国恩,义在效死疆场。今年不是我杀死关羽,就是关羽杀死我!”

战斗开始后,庞德奋勇异常,关羽在哪里,他就冲向哪里,曾射出一箭,射中关羽前额。出阵常骑一匹白马,关羽军都称之为白马将军,一提起白马将军就人人害怕。

这天庞德率领部分将士退避水堤之上,关羽军乘着大船将其四面包围,箭如飞蝗般射到堤上。庞德身穿铠甲,持弓还击,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将董超等人想要投降,庞德一一用剑斩杀。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关羽攻势有增无减,庞德箭尽矢竭,就以短兵接战。身边将士或死或降,最后庞德与部属三人乘上小船,打算逃回樊城。因水势太大,小船翻覆,庞德抱着船板漂浮水中,被关羽擒获。庞德见了关羽,立而不脆,关羽劝他投降,他不但不降,还把关羽大骂了一通,关羽无奈,只得将他杀死。

曹操得知于禁投降、庞德不屈而死的消息,慨叹了许久,说:“我信用于禁三十年,没想到到了紧要关头,他的表现反不如庞德!”

于是下令抚慰庞德家属,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列侯。

关羽接着率军猛攻樊城。这时樊城四面被洪水包围,如果水再涨高几尺,就要漫进城内。城墙在洪水冲击下不断崩塌,形势万分危急,不少人为之惊恐失色。关羽军乘船将樊城团团围住,城内同城外失去了联系,粮食一天天减少,而救兵却还没有消息。这时有人建议曹仁说:“今天我们所遇到的危险,不是人力所能克服的,不如乘关羽的包围圈还没有完全合拢的机会,乘小船连夜逃走。这样虽然丢了城池,但还可以保全性命。”

汝南太守满宠不同意这样做,说:“山水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种状况想来不会持续多久。听说关羽已派部将打到郊县城下,许都以南,百姓纷乱不安。关羽之所以不敢继续向前进兵,无非是怕我们从背后对他进行夹击。现在我们如果逃走,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就将不再归国家所有了。将军应当留在这里坚守!”

满宠眼光较为深远,他看到放弃樊城不仅是一座城池失守的问题,还将对中原广大地区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曹仁听后,感到肩头责任重大,于是一面沉白马祭河,祈祷洪水早日消退,一面激励将士,与共起誓,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顽强坚守下去。

二 遣使联吴

关羽在猛攻樊城的同时,还包围了与樊城一江之隔的襄阳,曹操所置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开城投降。

曹操得知襄樊战事紧急的消息,于这年十月从长安移驻洛阳,以便就近指挥襄樊战事。这时许都以南不少地方起而响应关羽,梁、郏、陆浑一带的地方势力起兵反叛曹操,在名义上接受关羽的印信旗号,配合关羽作战,一时间造成了关羽威震中原的局面。曹操考虑到许都离前线太近,打算把都城迁到黄河以北,以躲避关羽的兵锋。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不同意,认为这样做一来是向敌人示弱,二来会引起民心不安。他们同时还提出了战胜关羽的建议,说:“刘备和孙权之间,表面亲近而实际上疏远,关羽得志,孙权肯定是不情愿的。我们可以派人去劝说孙权,让他偷袭关羽的后方,答应事成后把江南的土地封给他,这样樊城之围自然就可以解除了。”

曹操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于是一面命徐晃进兵援救曹仁,一面派遣使者去见孙权。

徐晃率军从宛城进抵阳陵陂。由于徐晃所率领的大都是刚征来的新兵,战斗力不强,曹操又派徐商、吕建率军前去会合,并给徐晃下了一道手令:

须兵马集至,乃俱前。

徐晃遵命,在与徐商、吕建会齐后,才向关羽军屯驻的偃城进击。徐晃假意在偃城南面构筑工事,表示要截断关羽军的退路。驻守偃城的关羽军果然害了怕,赶紧烧掉营寨逃跑了。

徐晃得了偃城,采取两面连营的方法,逐渐向前推进,一直到离敌军大营不远的地方才停留下来。曹操派遣的救兵还没有全部赶到,关羽的营寨又十分坚固,单靠徐晃率领的兵力是不够的,因此徐晃采取了守而不战的办法。诸将不了解徐晃的用意,怕曹操怪罪下来,连声催促赶快进兵。曹操当时派了议郎赵俨参曹仁军事,同徐晃军一起南进。这时赵俨站出来说:“敌人的包围圈还十分牢固,洪水又还没有退下去,我们所带兵力又不多,而曹仁又被围在城内,消息不通,不能同他们取得联系,协调行动。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让前军逼近城下,派人通知曹仁,让他知道援兵已到,以便激励将士。估计大批援兵不过十天就可以到了,城中还是能够坚守的。到时城内城外一起发动进攻,肯定可以把敌人打败。如果因为没有及时发动进攻,曹公问罪下来,我替大家担戴着好了!”

诸将听这么一说,便都高兴起来,于是挖掘地道,将箭书射到城中,城内城外沟通了信息。

再说江东的孙权,对刘备占据荆州、居其上游早就心怀不满,即使在与刘备平分荆州后,仍一心想把荆州全部据为己有。早在鲁肃接替周瑜屯驻陆口、防备关羽时,吕蒙就曾指出:“东方西方虽是一家,但关羽实为熊虎,不能不加以防范。”又曾秘密向孙权献计说:“如果我们能够夺回荆州,让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潘璋守白帝,蒋钦率水兵万人在江上巡游,由我率军前去占据襄阳,这样的话,我们还何必害怕曹操,何必要依赖关羽呢?刘备、关羽狡诈反复,不能把他们当成知心朋友看待。现在关羽不领兵东向,是因为我们这些人还在。如果不趁东吴强大时把荆州夺回来,今后一旦势力减弱,想再用武力夺取,那就不可能了!”

孙权很赞同吕蒙的意见。鲁肃死后,吕蒙驻守陆口,表面上继续向关羽表示友好,实际上无时不在寻找机会袭夺荆州。

襄樊战役打响后,关羽仍在江陵等地留有相当数量的军队,以防孙权从背后发动偷袭。吕蒙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便积极部署起来。他先给孙权写了一封密信,建议说:“关羽进攻襄樊而在后方留下不少军队,这肯定是怕我领兵从后方发动袭击。我经常生病,可以治病为名,把我调回建业。关羽知道后,肯定会把后方的军队调到襄樊前线去。这时,我军再沿江急上,袭其空虚,南郡就可以拿到手了。”

孙权很赞成吕蒙的计策,于是公开发令将假称病重的吕蒙召回,而让名气还不太大、但却很有才能的陆逊去接替吕蒙。陆逊到达陆口后,立即以非常谦恭的语气给关羽写去一封信,信中一面对关羽的功劳大加恭维,一面建议关羽对曹操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曹操是一个狡猾的人,不会甘心失败,恐怕还会暗中增调援兵,以求一逞。关羽接读来信后,心情非常舒畅,觉得陆逊年纪轻轻,本事不大,态度又如此谦恭友好,完全消除了对东吴的戒备心理。另一方面,关羽又觉得对曹操确实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便将留守后方的军队往前线调了不少。陆逊将上述情况一一报告孙权,并就如何偷袭关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就在这时,曹操的使者来到,向孙权转达了曹操的意见。这意见同孙权的想法不谋而合,孙权立即表示同意,并给曹操写了一封密信,表示将派兵西上,袭击关羽,关羽如丢掉江陵、公安二城,一定会立即撤兵,樊城之围就可以不救自解。并请求曹操不要泄漏这个机密,以免让关羽有所准备。

曹操读完密信,大喜过望,立即召集部属商议。不少人认为孙权说得有理,应当替他保密,只有董昭持不同意见,说:“我们应当表面答应保密,而暗中将密信的内容泄漏出去。关羽听到这个消息,可能回兵自救,樊城之围就可以立时解除。然后,可使孙权、关羽两强相斗,我们坐收渔人之利。如果秘而不露,使孙权得志,并不是上策。此外,被包围在樊城的将士不知有获救的希望,担心粮食不足,产生恐惧,万一产生别的想法,后果不堪设想。再说关羽为人自负,自恃江陵、公安两城城防坚固,决不会轻易撤退,这样也决不会影响到孙权偷袭荆州的计划。”

董昭的意见,考虑得相当全面周到,立即被曹操采纳。曹操命人抄录孙权来信让徐晃用箭分别射到樊城和关羽营中。果然,守城将士得知消息后,顿时斗志大振,信心倍增。而关羽得信后,却举棋不定起来。他一面疑心这是曹操搞的离间之计,不肯轻易上当,一面也感到孙权确实不那么可靠,担心他真的对自己的后方发起袭击。考虑来考虑去,决定还是继续包围樊城,等待江陵方面的确切消息。

三 大败关羽

曹操布置完毕,即从洛阳动身,打算亲自南救曹仁。群臣催促曹操速行,担心去迟了樊城失守。只有侍中桓阶持不同意见。他问曹操:“大王认为曹仁他们能不能相机处置好事情?”

曹操不假思索地回答:“能。”

桓阶又问:“大王是担心曹仁他们不肯努力作战吧?”

“不。”曹操斩钉截铁地回答。

“那为什么要亲自带兵前往呢?”

“我担心敌人众多,徐晃等人难以对付。”

桓阶侃侃而谈:“现在曹仁他们虽身处重围而能够死守下来,是因为大王掌握重兵在远处支援他们。身处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之心,外有强兵相救,何必担心他们会失守而非得亲自前去不可呢?”

曹操觉得桓阶说得有理,于是在到达摩陂后停留下来。同时,先后派遣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前去支援徐晃。

各路援军会齐后,徐晃决定趁关羽举棋不定的时机发起攻击。关羽军分别屯驻围头和四冢。关羽见四冢将被攻破,于是亲自带着步骑五千出战。据说关羽同徐晃过去曾有过一段交情,因此在阵前见了,便远远地站着叙起旧来,却都不提双方交战的事情。聊了一会,徐晃突然下马宣布:“谁能砍下关云长的头,赏金千斤!”

关羽大惊,对徐晃说:“大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徐晃回答:“这是国家的事情!”

曹军于是猛攻上去,关羽抵挡不庄,往后败退。关羽营寨设有十重鹿角,十分牢固,徐晃率军追击,尾随关羽败军冲入敌营,大败敌军,并杀死了投降关羽的南乡太守傅方、荆州刺史胡修等人。关羽损失惨重,只得撤了樊城之围。

捷报传到摩陂,曹操大为高兴,立即下令嘉奖:

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莒和即墨都是春秋时齐国城邑,一在今山东莒县,一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燕国乐毅攻齐,连下七十余城,齐将田单率众坚守莒和即墨,始终未被攻下,后据以反攻,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失地。孙武和穰苴则是春秋时两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被吴王用为将军,先后打败了楚、齐、晋等国,使吴称霸于诸侯。穰苴又叫司马穰苴,为齐将,先后打败过燕、晋军。曹操不仅把樊城、襄阳之围同莒和即墨之围等量齐观,把徐晃同孙武、穰苴相提并论,而且说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用明显的夸饰口吻,高度评价了徐晃的战功,表达了自己大喜过望的心情。

孙权偷袭荆州的计划也在顺利地进行着。孙权亲自率军西上,派吕蒙为前部。吕蒙到寻阳后,把战船全部伪装成商船,舱中隐藏精兵,摇橹的人换上白衣服,扮作商人模样,昼夜兼行,直趋南郡。关羽沿江设立的岗哨,一个个都被收拾,直到兵临城下,荆州守军才发觉。这时留守公安的是将军士仁,留守江陵的是南郡太守糜芳,他们都对关羽心怀不满,暗中同孙权有了联系,这时便都听从劝告,未作抵抗便先后开城投降了。

关羽围攻樊城失利,紧接着得到了孙权偷袭荆州的确切消息,立即撤兵回救。樊城守将看到关羽撤退,不少人主张乘势追击。参军赵俨不同意,说:“孙权利用关羽进兵襄樊的时机,偷袭关羽后方。他怕我们乘关羽回救江陵时进攻他们,所以来信表示友好,愿为消灭关羽效力。现在关羽已经势孤,应当保留他,让他去对付孙权。如果对关羽穷追不舍,就会引起孙权的疑心,对我们是不利的。魏王肯定也十分担心这个问题。”

曹仁觉得赵俨说得有理,因此没有去追击关羽。曹操得知关羽撤兵的消息,果然担心诸将前去追击,立即派人送来了不准追击的命令,理由同赵俨所说的完全一样。

吕蒙占据江陵后,对关羽及其将士的家属实行优抚,下令部队不得侵扰百姓,对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予以特别照顾,有病的给医药,饥寒者送衣粮,城中秩序很快得到恢复。关羽在南撤途中,几次派人到江陵打探情况,吕蒙对来人都给予厚待,让他们自由走访,并允许他们将城中将士家属的信件带回军中。关羽手下的将士得知家属一切平安,生活比以前还要安定,便都丧失了斗志,不少人还离营逃回了江陵。关羽自知势孤,只得向西退守麦城。孙权围住麦城,一面派人进城劝关羽投降,一面让朱然、潘璋带兵截断关羽的逃路。这年十二月,关羽假装投降,暗中带着十余骑突围,在漳乡被潘璋的司马马忠擒获,旋即被杀。其子关平及都督赵累等同时遇害。

在吕蒙占据江陵的同时,陆逊攻取了宜都郡,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等地。至此荆州南部地区全部落到孙权手里。孙权以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以陆逊为抚边将军,宜都太守,封华亭侯,率军驻守夷陵,扼守西陵峡口以防御刘备。

曹操大败关羽后,在摩陂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会。徐晃率军前往,曹操亲自迎出七里之外。席间曹操特地举杯向徐晃敬酒,并称赞说:“保全樊城、襄阳,都是将军的功劳啊!”

同时厚赐桓阶,并任他为尚书。

樊城被围期间,张辽也奉召从合肥赶来支援,还未赶到,徐晃已经打败关羽,解了樊城之围。快到摩陂时,曹操也亲自乘车出迎,表示慰劳。

当时诸军云集摩陂,曹操巡视各营时,不少士兵离营围观。可是一到徐晃营中,只见军营整齐,秩序井然,将士坚守岗位,无一人乱走乱动。西汉时,匈奴大举入边,名将周亚夫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文帝前往劳军,见其治军谨严,倍加称赞,誉为“真将军”。曹操所看到的情景,同当年汉文帝所看到的情景颇为相似,不由得赞叹道:“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的遗风啊!”

经过侯音之乱和这一场襄樊攻守战,荆州人口减少了不少。曹操考虑到荆州逼近前线,打算将剩下的人口和颍川一带屯田的民众迁到中原去,遭到司马懿的反对。司马懿说:“荆楚地区的形势还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化。关羽新败,曾经附和关羽的人们现在都在躲藏观望。如果把听话的民众迁走,既伤害了他们的感情,还会使那些逃亡的人不敢再回来了。”

曹操采纳司马懿的意见,不再移民,相反采取了一些安抚民众的措施。结果那些逃亡在外的人都慢慢回到了家园。

孙权杀掉关羽后,派专人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这一方面是为了对曹操表示归附之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嫁祸曹操,以期引起刘备对曹操的不满。然后,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身躯安葬。曹操收到关羽首级后,将其隆重地安葬在洛阳。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孙权和刘备三方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本来同刘备联盟的孙权,转而向曹操表示友好,结成了事实上的联盟关系。战后,曹操为了实践对孙权的许诺,更重要的是为了搞好同比原来更为强大了的孙权的关系,特地表荐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任荆州牧,封南昌侯,事实上承认了孙权对江南地区的统治。孙权同刘备成了冤家对头,在客观上也必须同曹操搞好关系,因此在受封后立即派遣校尉梁寓向汉室奉送贡物,派遣王惇购买马匹,还把前几年攻皖时俘虏过来的曹操的庐江太守朱光等人送回了北方。孙权甚至不惜上书曹操,歌功颂德,称说天命,劝曹操即位称帝,自己情愿称臣。曹操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拒绝了孙权要他称帝的建议,但对孙权派来的使者,却都给予热情接待,梁寓到许都后还被任为掾属。

襄樊战役的意义是重大的。曹操在这次战役中,利用孙权的力量消灭了关羽,解除了襄樊的威胁。孙权从刘备手中夺回了荆州,将势力延伸到了三峡以东、长江以南的大片地区。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形成,三国的疆域至此也大体固定下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从东西两面向曹魏钳击的设想至此完全破产,以后诸葛亮多次对魏用兵,都只能出秦川一路,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曹魏根基,这对曹操身后的三国形势和西晋最终在代魏后统一全国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襄樊战役的结局,显然跟曹操、孙权和刘备三方关系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有很大关系。孙、刘联盟的解体,从根本上说来是彼此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发展的结果。刘备借了孙权的荆州,为了实现诸葛亮有朝一日从荆州北出宛、洛以击曹魏的战略构想,也为了占据荆州上游以对孙吴构成威慑,同时也为了使蜀汉有一道坚固的门户,是决不肯将荆州拱手还给孙权的。反过来,孙权也决不肯将荆州旷日持久地“借”给刘备。因此,双方之间的这道死结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用和平的手段彻底解开的。但为了对付曹操的威胁,将矛盾暂时淡化或搁置起来却是完全可能的,这就需要双方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尽可能多做一些加强友好、维护联盟的工作。可惜的是,刘备、诸葛亮入川后,留守荆州的关羽对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并不够好。关羽其人,忠勇刚强,屡建战功,这在当时是被各方公认的。但关羽也有严重的弱点,这就是高傲自负。高傲自负就不能谦恭待人、礼貌待人,这既不利于团结部众,也不利于团结盟友。一次,孙权派使者来见关羽,表示要替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这对加强双方的友好关系本来是件极好的事情,而且也并不辱没关羽,但是关羽不仅断然予以拒绝,还将来使辱骂了一通,惹得孙权为此大为生气。对于糜芳、士仁等部属,关羽更是不放在眼里,糜芳、士仁一直为此耿耿于怀。关羽北征襄樊后,糜芳、士仁负责军需供应,有时供应不上,关羽就威胁说回军后一定要惩治二人,二人害怕,最后终于在孙权的诱降之下倒了戈。关羽高傲自负,还为吕蒙施展骄敌之计提供了合适的土壤,陆逊一恭维,关羽就飘飘然起来,结果放松了必要的警惕。因此,孙、刘联盟的解体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但关羽却在其中起了“催化”的作用。关羽加速了孙、刘联盟解体的过程,同时自食其果,不仅使蜀汉丢了荆州,自己也在瞬间从一个威震四方的英雄变成了身首异处的亡虏,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孙权、曹操是这场战争的受益者。孙权利用了关羽的弱点,也利用了曹操、关羽之间“龙虎斗”的机会;曹操也不失时机地利用(甚至是挑拨)了孙权与刘备之间的矛盾。他们都善于利用对方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导演了一出错综复杂、曲折离奇的历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