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争夺汉中

一 一块必争之地

曹操平定关陇后,进取汉中成为他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汉中是益州北部的一个郡,汉水从西向东流过境内,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个盆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四周地势险要,当时被张鲁以汉宁太守的名义占据着。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其祖父张陵,汉末流寓蜀中,在鹄鸣山中学道,创立了一种原始道教,因信教的人每人要出五斗米作为活动经费,故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死后,张鲁的父亲张衡继续传道。张衡死,张鲁又接下了其父的衣钵。张鲁母亲有姿色,常来往于益州牧刘焉家中,刘焉为扩展个人势力,便让张鲁担任督义司马,同别部司马张修一起率兵攻打汉中太守张固。张鲁乘机袭杀了张修,吞并了他的部众。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继任益州牧,因张鲁不肯归附,将其母亲和全家杀死,从此两家成为仇敌。刘璋多次对汉中用兵,都被张鲁打败。张鲁占据汉中,用五斗米道的教义教化百姓,自称“师君”,初来学道的人叫“鬼卒”,信道较深的人叫“祭酒”,以祭酒统率部众,统率部众多的人叫“治头大祭酒”,就这样在汉中割据称雄了将近三十年。东汉朝廷无力将其征服,只得任命张鲁为镇民中郎将,兼任汉宁郡太守,承认了他的存在。

益州地域广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统治益州的刘璋,祖籍江夏竟陵,同当地土著地主集团有着深刻的矛盾。加之北面又有张鲁的威胁,政权并不稳固。把益州、汉中并入自己的版图,这是曹操、孙权和刘备共有的打算。赤壁战后,曹操败回北方,已不具备攻占荆州时溯江西上、袭取益州的条件,刘璋因而消除了对他的恐惧。加之赤壁战前张松到荆州求见曹操,未被礼遇,而见刘备时却受到热情接待,因此回益州后便极力怂恿刘璋同刘备结好,这样刘璋便断绝了同曹操的关系,曹操也暂时放弃了夺取益州的打算。孙权、刘备则相反,他们由于夺取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实力和影响大为增强,又具备溯江西上的条件,因此迫不及待地要把进取益州的事情提上日程。建安十五年(210),周瑜从江陵专程到京口见孙权,说:“现在曹操刚刚打过败仗,正担心自己内部发生变乱,因此不可能再来同将军对垒争战。将军不防乘此机会让我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去攻打益州,攻下益州后,再吞并张鲁,然后留下孙瑜驻守,我回来同将军攻打襄阳,进攻曹操,这样拿下北方就有希望了。”

孙权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当即表示同意。但刘备这时做着荆州牧,占据着荆州的大片地方,要西进伐蜀不可能绕过刘备。孙权为此特地派了使者去见刘备,对他说:“张鲁占据巴汉,替曹操充当耳目,并想进取益州。刘璋缺乏威信,不能自守,如果曹操占领了蜀地,那荆州就危险了。我们打算前去攻打刘璋,打下刘璋后,再进讨张鲁,这样就可以把关、楚之地连成一片,到时即使有十个曹操,我们也不用害怕了。”

刘备打算自己独取益州,不同意孙权这么干,因此推托说:“益州民众富强,地势险阻,刘璋虽然暗弱,但也足可自守。张鲁为人虚伪,未必就真对曹操那么忠心。现在远征蜀、汉,转运万里,想要取胜恐怕就是吴起、孙武也做不到。曹操虽有无君之心,但有奉主之名,现在有人以为曹操赤壁战败,就再也没有征讨远方的打算了,这是错的。曹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正打算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哪里会等着老死呢?我们盟友之间如果无缘无故地自相攻伐,就会让曹操有隙可乘,这不是一个长远的办法。”

这番话虽是托辞,倒也并非全无道理。但孙权哪里听得进去,径自下达了准备伐蜀的命令。刘备见孙权一意孤行,不禁着起急来,激动地对周瑜说:“你要想去攻蜀,我就要披发入山去当隐士,以表示我不失信于天下!”同时,又派关羽、张飞等人沿江驻守,不让孙权军队通过。孙权见刘备态度强硬,加之不久周瑜病死,此事只得作罢。

再说刘璋听从张松劝告,断绝同曹操的关系后,又派同张松颇有交情的法正去见刘备,企图借此加强同刘备的联系,法正同样得到了刘备的热情接待。法正回益州后,在张松面前盛赞刘备,两人于是秘密商议,要一起拥戴刘备。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在进击马超、韩遂前扬言要进攻张鲁,刘璋十分恐惧。张松乘机劝刘璋请刘备入蜀击张鲁,说如果击破了张鲁,益州就会更加强大,那时即使曹操再来也无能为力了。刘璋认为有道理,于是派法正率兵四千去迎刘备。主簿黄权谏阻,刘璋不仅不听,还把他调出成都去做了广汉长。从事王累把自己倒悬在州府大门,以表示谏阻,刘璋照样不予理睬。

法正到荆州后,劝刘备立即进取益州,刘备犹疑不决。军师中郎将庞统赞成法正的意见,劝刘备说:“荆州经过一场战争,土地荒残,有才能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加之东边有孙权,北边有曹操,我们是很难在这里立足的。现在益州民户百万,地沃财富,如果能掌握在我们手里,大业就可以成功了!”

刘备想了想,回答说:“现在同我水火不相容的人是曹操。曹操为政以急,我就为政以宽;曹操为政以暴,我就为政以仁;曹操为政以诈,我就为政以忠。处处都同曹操反着来,事情才能办好。现在让我为一点小事而失信于天下,我是不干的!”

刘备骨子里是想夺取益州的,只不过担心师出无名、失去人心罢了。因此,当庞统继续说出一番道理之后,刘备也就释然,很快决定由诸葛亮、关羽留守荆州,自己领兵数万,以庞统为军师,向益州进发。

刘备沿着长江、嘉陵江西进,到达涪县,驻扎下来。刘璋从成都赶来同刘备会见,在一起饮宴了百余日,给刘备补充了不少军需,然后请刘备进击张鲁。法正、庞统劝刘备乘机杀掉刘璋,刘备认为刚刚进入益州,还没有获取人心,不能这样做。

刘璋回成都后,刘备率军北上,到达葭萌,又停下来。一年后,借口曹操要进攻孙权和荆州,自己必须回救,要求刘璋给他一万军队及粮草军资等。刘璋很不乐意,但又不能完全拒绝,于是拨给刘备士兵四千,粮草军资只给一半。刘备借机煽动部下对刘璋的不满。

在成都的张松以为刘备真要回师,急忙给在刘备军中的法正写信劝阻,不料被其兄张肃发现告发。至此刘璋完全看清了刘备的意图,一面捕杀了张松,一面下令驻守各处关隘的诸将不得再同刘备发生联系。刘备也就彻底撕下了伪装,回师攻下涪县、绵竹,包围了雒城。雒城为刘璋的儿子刘循防守,刘备攻打了将近一年才将其攻下,庞统在督众攻城时被流箭射死。刘备接着进攻成都。在这之前,刘备给在荆州的诸葛亮写信,让他火速率军西上。诸葛亮便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带着张飞、赵云等人沿江西上,攻下沿江各县,与刘备会师成都。

刘备围攻成都数十天,到建安十九年(214)夏,刘璋出降。刘备占据益州,自任益州牧,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以法正为扬武将军、蜀郡太守,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简雍、马超、黄忠、魏延等跟随入蜀的文臣武将全都得到重用,土著人士和原刘璋手下的官员,只要诚心归附的,也都加以笼络任用,董和、黄权、李严等人还被委以重任。协调了各方面的关系,刘备在益州的统治逐步稳固下来。

刘备占据益州后,汉中的战略地位显得突出起来。汉中在地域区划上属于益州管制的范围,继续让张鲁占领,在情理上是说不过去的。更重要的是,刘备如能占有汉中,益州的安全就有了可靠的保障,而且还可以此为跳板,对关陇地区发起攻击,同曹操进一步争夺地盘。反之,如果曹操占有了汉中,关陇地区就有了可靠的保障,而益州北部则陷入无险可守的境地,为曹操进攻益州洞开了方便之门。刘备的蜀郡从事杨洪曾对诸葛亮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的关键,如果没有汉中,也就没有蜀地了。”很能代表当时一些人的看法。因此,曹、刘双方都把争夺汉中看成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这是势在必然的,只看谁的条件最先成熟,谁就可以最先动手了。

刘备于建安十九年(214)占领益州后,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整顿内部,稳定内部,确保自己对益州核心地带的统治,暂时还无力顾及汉中。而曹操却在这年十月攻下枹罕,杀了宋建,完全实现了对关陇地区的统治,扫除了进取汉中的障碍。曹操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亲率大军进击汉中张鲁,拿下这一块战略要地。

二 进取汉中

建安十九年(214)十二月,曹操率军至孟津。不久到达长安,积极准备进击汉中。黄门侍郎刘虞上书谏阻,说以前周文王三次讨伐崇国,都没有将其征服,后来归而修德,才降服了崇国,因此不如坚守四方险要之地,潜心治理国家,发展农业,奉行节俭,这样不要多长时间,就可以达到国富民安的目的了。曹操答复刘廙说:

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

批评刘廙的主张不合时宜,表达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征讨决心。曹操任命上党太守郑浑为京兆尹,驻守长安,安定百姓,转运军粮。接着,于建安二十年(215)三月亲自率军出发。

按照计划,曹操首先率军到了陈仓,准备从武都进入氐人居住的地区。忽然得到报告,氐人阻断前进的道路,曹操于是先派张郃、朱灵进击,扫清了障碍。夏侯渊率领凉州诸将及侯王等前来同曹操会师,一同南进。

四月,曹操从陈仓出发,来到大散关。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的大散岭上,山势高峻,形势险要。曹操在这里写下了《秋胡行》诗二首,第一首的第一解写道: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接下来写他在散关山上同仙人相遇,想要追随远去,却又无从摆脱现实,反映了时年已六十一岁的曹操既有完成统一大业的宏愿,但又深感时不我待、形势艰难、宏愿难遂的复杂矛盾心情。

越过大散关,曹操来到河池。五月间,氐王窦茂率众万余人,凭借险要地形拒不降服,曹操派遣张郃、张既等前去征讨,取得了胜利。鉴于大军行进时时受阻,曹操决定派张郃率步兵五千在前面开路。

曹操平定氐王窦茂后,其他地方受到震动,逃往西平的韩遂被部将麹演、蒋石等人杀死,其首级被送来献给了曹操。原来跟随韩遂的一些人转而投归了曹操。成公英跟随韩遂多年,忠心耿耿,曹操见他也来投奔,十分高兴,当下任命他为军师,封列侯。一次打猎,有三只鹿子跑过马前,曹操命成公英放箭,成公英三发三中,鹿子全都应弦而倒。曹操很高兴,突然拍着巴掌说:“你对韩遂那样尽忠,对我就不能那样吗?”

成公英听了,立即翻下马来跪着说:“不敢欺骗明公。假使我本主人还在,我是不会前来投奔的!”

说着流出泪来。曹操喜欢成公英的忠诚,从此对他更加喜爱和敬重了。

七月间,曹操来到阳平关。张鲁见曹军来势汹汹,自思汉中一隅之地,难以抵敌,打算投降。其弟张卫不肯,同大将杨昂率领数万人马赶到阳平关,拦山筑起十多里长的石墙,全力阻挡曹军前进。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西北,是川、陕之间的交通要冲,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来阳平关之前,曹操曾听凉州从事和武都降人说张鲁容易攻打,阳平城南北山峰相去甚远,难以坚守,当时信以为真。等到这时亲眼一看,并不是那么回事,不由得感叹说:“别人的议论推测,很少有如人意的!”

但既然来了,再困难也得展开进攻。由于山势险峻,难以攀登,曹军攻打了不少日子,竟毫无进展,而士兵伤亡的人数却与日俱增。粮食由于运输困难,积存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形势对劳师袭远的曹操来说极为不利,一向乐观自信的曹操,这时也不免有些灰心丧气,说:“这是一个信奉妖术的国度,我们到这里来能有多大好处呢?军粮不多了,还是不如赶快撤军!”

于是下令撤军。张卫见曹军撤走,以为大功告成,防备顿时松懈下来。曹操见状,抓住时机,秘密派遣解慓、高祚等人乘险进行夜袭。恰在这时,发生了两起偶然事件,使形势戏剧性地发生了极有利于曹操的变化。

一是曹操派夏侯惇、许褚上山去召回兵马,前军在撤回时,因天黑迷路,误入张卫军营,营中守军则误以为是曹军攻入,因而大惊奔散。侍中辛毗、主簿刘晔得知这一情况,立即报告了夏侯惇和许褚,夏侯惇不相信,亲自跑到前面察看,得到证实后,又赶紧报告了曹操,曹操立即大举发兵,猛攻张卫。

二是当夜有数千头野麋突然闯进张卫营中,守军大惊,恰好这时高祚率军赶到,乘机拼命击鼓鸣角,张卫军以为曹军大举攻至,顿时乱了阵脚。曹军乘势攻杀,敌军防线全面崩溃,张卫利用夜色掩护逃回了汉中。

曹操这次成功,带有某些偶然的成分,但他能够把握有利时机,变退为进,克敌制胜,还是可取的。他的撤军,很可能本身就带着麻痹敌人的目的,至少是取得了麻痹敌人的实际效果,乘敌人麻痹之际,再果断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夺取胜利自然就比较容易了。《孙子兵法·军争篇》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意思是,把迂远变成近直,把不利变为有利,这是在两军相争时最难解决的问题。能够通过迂远的道路前进,用小利诱惑敌人使之在途中滞留,因而虽比敌人后出发,却可比敌人先到达,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懂得把迂远变为近直的计谋的人。曹操这次变退为进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把迂远变成近直、把不利变成有利的做法,与《孙子兵法》所说的取胜之道是相合的。

张鲁听说阳平关已被曹操拿下,知汉中已无险可守,又打算投降。功曹阎圃劝阻说:“现在我们迫于形势前去投降,显不出有什么功劳。不如投向杜濩和朴胡抵抗一阵子,然后再来归顺,功劳就显得大了。”

当时在巴中居住着一种少数民族名叫巴族,也叫板楯蛮或,有七姓,杜濩为邑侯,朴胡为七姓夷王。张鲁采纳阎圃意见,南奔巴中。临行前手下人打算把宝货仓库全部烧掉,张鲁不同意,说:“我本来就打算归顺朝廷,但愿望未能实现。我现在逃跑,是想躲避曹军的兵锋,并没有什么恶意。宝货仓库应当属于朝廷所有。”于是下令将仓库全部封存,然后撤离。

曹操率军进入汉中郡的治所南郑,顺利接收了张鲁留下的财物珍宝,对张鲁的做法深为满意。又得知张鲁本有归顺之意,于是派人前去巴中慰问说服,以期早日把张鲁争取过来。

这次军事行动,在山区行进了将近千里的路程,爬坡越岭,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但最后终于夺取了胜利。曹操非常高兴,大摆宴席慰劳全军将士,大家无不兴高采烈,多日的辛劳,一下子抛到了脑后。

九月间,巴族首领朴胡、杜濩、任约各自率领其部属前来归附。曹操分巴郡为巴东、巴西和巴三郡,以朴胡为巴东太守,杜濩为巴西太守,任约为巴郡太守,三人都封为列侯。十一月,张鲁带着全家来到南郑,向曹操表示臣服。曹操亲自出城迎接,立即任命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一万户,以客礼相待。张鲁的五个儿子也都被封为列侯,曹操还为自己的儿子彭祖娶了张鲁的女儿。

曹操对于张鲁无疑是异乎寻常的优待。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张鲁虽有归附之心,但毕竟是战败以后才来投降的,而曹操却将他封为万户侯,五个儿子也全都封了侯,实在是过分了。孤立地看,裴松之是说得不错的。但实际上,曹操的着眼点不仅仅是为了优待张鲁一个人,而是为了以张鲁为榜样,影响、动摇和吸附与张鲁类似的方面割据者。在曹、刘、孙三方鼎立的局面下,只有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所施恩信等方面都超过对手,才有最后取胜的可能,曹操对此自然不会不明白。此外,汉中僻远艰险,得来不易,以后要坚守更不易,必须施以重赏,以安固人心、利于今后,这大概也是曹操的一种考虑。

曹操不仅厚待张鲁,对别的降附者也表现出十分宽容的态度。阎圃曾谏阻张鲁称王,后又谏阻张鲁投降曹操,曹操却封他为列侯。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对此举大为赞赏,评论说:

太祖之此封,可谓知赏罚之本,虽汤武居之,无以加也。

还有一个刘雄鸣,情形与此类似。刘雄鸣是蓝田人,年轻时以采药打猎为业,常居覆车山下,每天早晚出入云雾之中,从不迷路,人们说他能兴云吐雾。李傕、郭汜为乱时,不少人前去归附他。马超反叛时,不肯随从,被马超打败,后去投曹操。曹操拉着他的手说:“我刚进关中时,梦得一神人,这神人就是你吧?”

于是以厚礼相待,任他为将军,让他回去招揽部属。谁知刘雄鸣回去后,部属不肯投降曹操,逼着他一起反曹,于是又聚众数千人,扼守武关道口。曹操派夏侯渊前去讨伐,获胜,刘雄鸣南奔汉中。曹操平定汉中,刘雄鸣无处可逃,又来投降曹操。曹操一见,拉着他的胡须说:“老贼,真把你捉住了!”但并未予以追究,而是恢复了刘雄鸣的官职,把他调往渤海了事。

此外,程银、侯选在建安十六年(211)曾随马超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兵败后南逃汉中,这时也来投降曹操,曹操同样既往不咎,也都恢复了他们原有的官爵。这些措施,对抚定人心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曹操还收降了原马超的部将庞德。庞德字令明,一直跟随马腾、马超。马超在凉州战败后,前来投奔张鲁。后南投刘备,庞德因病,未再跟随,留在汉中,这次也来降附了曹操。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善战,得到庞德后非常高兴,立即任他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后来庞德在保卫襄樊的战斗中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

三 “既得陇,复望蜀邪?”

曹操占据汉中后,将汉宁郡重新改称为汉中郡,把汉中的安阳、西城两县划出来另立西城郡,设置郡太守,治所设在西城县;又分别在锡、上庸两县设置了都尉。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见刘备已经夺取了益州,便要求刘备将原来借去的荆州南郡还给他。刘备不肯,说:“等我夺得凉州后,再把荆州还给你。”孙权十分气愤,就派吕蒙率军夺取了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在益州得到消息,深恐荆州有失,亲自率军五万顺江东下,进驻公安,让关羽进驻益阳,摆开阵势,要与孙权决一雌雄。丞相主簿司马懿乘机建议曹操:“刘备以诈力降服了刘璋,蜀人还没有真心归附他,他现在又率军东下同孙权争夺荆州,这对我们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拿下汉中后,益州震动,如果乘胜进兵,益州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背时机,但也不能失去时机啊!”

丞相主簿刘晔也发表了与司马懿类似的意见,并认为如果不趁目前蜀人尚未真心归附刘备、因汉中失守而又惊恐万状的时候拿下益州,稍有迟缓,蜀中以精于治国的诸葛亮为丞相,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为大将,蜀民安定下来后据险防守,那时想要再打益州就不可能了。而益州不拿下来,则必将成为的后患。

曹操听了这些意见,并不动心,拒绝说:“人苦于不知足。我们既然已经得到了陇,难道还希望得到蜀吗?”

“既平陇,复望蜀”是光武帝刘秀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后汉书·岑彭传》载,建武八年(32),岑彭跟随刘秀讨伐陇西的隗嚣。攻下天水后,隗嚣逃往西城,刘秀又进围西城。这时,占据蜀地的公孙述派大将李育前来救援隗嚣,驻兵上邽。不久,刘秀因事要先回洛阳,临行给岑彭写了一封信,说:

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意思是要岑彭在攻克西城、上邽后乘胜前进,进攻盘踞蜀地的公孙述。后来,隗嚣和公孙述都相继被消灭了。曹操借用这句话,意图却完全相反,不是赞成在得到汉中后立即向益州进攻,而是主张采取慎重态度,暂且按兵不动。

曹操一举攻取汉中,益州受到强烈震动,这是必然的。曹操进驻南郑七天后,有从蜀地投降过来的士兵说:“蜀中一天要发生几十次惊乱,刘备虽然动刀杀人,也不能使之安定下来。”

当时曹操似乎对未能及时出兵益州有些后悔,曾问刘晔是否还可以再出兵。刘晔认为,现在益州已经初步安定下来,不能再进击了。后来颇有人替曹操惋惜,如裴松之就说:

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正,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

意思是曹操坐失了良机,不然益州转瞬之间就是他的了。得到了益州,荆州、江东也就势难坚持,曹操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也就有望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并不符合实际的。曹操在这个问题上,既考虑了眼前的困难,也考虑了长远的困难,审时度势,知难而退,作出的是一项正确的战略决策。

从眼前困难来说,曹军经过千里转战,进入汉中时已经相当疲劳。蜀中险阻,并不亚于进取汉中所经历的险阻,以疲惫之师去攻取更为险阻的地方,很难收到“席卷”的效果。按刘晔所说,蜀中经过七天骚乱之后就已经初步安定下来,在当时交通不便、且必然遇到抵抗的情况下,想要在七天之内深入益州腹地、攻下成都也绝不可能。更何况,刘备于建安十九年(214)夏拿下成都,到曹操拿下汉中时,已有将近一年之久,其政权已大体稳定下来,虽有小的骚乱,不足以动其根本。而其军队因新得益州,士气正旺,也必有相当的战斗力。加有天险可恃,即使据险不战,以逸待劳,也会给曹军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曹操在这种情况下不肯贸然进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曹操所面临的形势同当年的刘秀有相似之处,这就是他们都取得了第一个战役的胜利,下一个目标是要夺取蜀地。但又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刘秀是在控制了中国的整个东部地区后,才转而向西用兵的,这就毫无后顾之忧,可以而且必须乘胜进军,消灭蜀中之敌,以求一劳永逸。而曹操却处在三国鼎立的态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江东有虎视眈眈的孙权,荆州又有关羽领着重兵驻守,如果自己把战线拉得过长,特别是如果把重点投入蜀中而在短期内又不能自拔,腹背就必然会出现空虚,给孙权、关羽以可乘之机。东线一旦失守,中原不保,局面就不可收拾了。这可能出现的长远的困难,作为一军主帅的曹操是不能不充分地估计到的,是不能不瞻前顾后、谨慎从事的。

后来形势的发展,也证明曹操的谨慎决不是多余的。刘备东下荆州,与孙权剑拔弩张,双方眼看就要展开一场争夺荆州的大战,这形势对曹操本来是极为有利的。但就在这时,刘备得知曹操进攻汉中的消息,深恐益州有失,于是主动向孙权求和。孙权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双方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以东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属刘备。双方达成和解,重新恢复了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类似赤壁之战前的格局,形势顿时发生了不利于曹操的变化。

孙权从荆州脱身后,立即于建安二十年(215)八月亲自率军十万进攻合肥,这时距曹操进驻南郑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驻守合肥的张辽、乐进和李典手下只有七千多人,与孙权所率兵力相比,相差悬殊,曹操动身西征汉中前虽给张辽等人留下了一封“贼至乃发”的密信,预为作了部署,心里毕竟是不放心的。所幸由于部署正确,张辽贯彻部署坚决,作战勇敢,合肥之役获得了全胜。不过,孙权的威胁照样存在,曹操因此也就不能让主力在西线旷日持久地待下去。

刘备从荆州脱身回益州后,对占据汉中的曹操不是加强防守,而是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态势。他刚一回来,偏将军黄权就劝他说:“如果失去汉中,三巴的地位就会动摇,这等于是割去了蜀中的大腿胳膊。”主张把汉中夺回来。这时张鲁还在巴中,刘备即任命黄权为护军,带领诸将前去迎接张鲁。但抵达巴中时,张鲁已经北投曹操,黄权于是将曹操所任命的巴东太守朴胡、巴西太守杜濩、巴郡太守任约击败,夺取了对嘉陵江、渠江上游地区的控制权,获取了进击汉中的桥头堡。

曹操得悉朴胡等被刘备击破,派张郃率军南下三巴,准备把那里的百姓迁往汉中。进军到宕渠、蒙头、荡石时,被刘备派来的巴西太守张飞阻击。两军相拒五十多天后,张飞率领精兵一万多人,将张郃军截成两段。由于山路狭窄,张郃军首尾不能相救,终于被张飞打败,只得退回了南郑。

事实证明,夺取汉中后乘胜“席卷”益州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曹操记取赤壁之战以来的经验教训,在同刘备、孙权的对抗中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能从顺境中看到潜伏着的危机,从而采取保险系数较大的策略,这说明了他的成熟和精明,说明他是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的。

考虑到在汉中同刘备的对峙将是长期的,曹操于建安二十年(215)十二月率领主力离开了南郑。回师时,以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镇守汉中。并以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以杜袭为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又采纳张既建议,从汉中往曹操控制稳定的地区移民,经杜袭等人的努力,后来有数万户迁移到长安及三辅地区,有八万余口迁移到了洛阳、邺城一带。当马超、韩遂起兵反叛时,关西民众有数万户投奔了张鲁,这时有不少人又迁回了关西地区。

四 定军山失利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军在汉中同刘备对峙一年多后,法正建议刘备说:“曹操一举打败了张鲁,平定了汉中,没有乘势攻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自己匆匆忙忙率军北还,这不是他的智慧不够,力量不足,而是由于他有内顾之忧。论夏侯渊和张郃的才能谋略,还不如我们的将领,如果发兵前去征讨,是一定能够获胜的。攻占汉中后,我们可广种粮,多积谷,等待北进的机会。这样做,往最好处说,可以消灭曹操,辅佐汉室;退一步说,也可以蚕食雍、凉二州,扩大地盘;至少也可以坚守险要,同敌人长期相持。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千万不能错过!”

刘备很赞赏法正的意见,于是率领诸将进军汉中,法正随同前往,留诸葛亮驻守成都,负责补充兵员和供应军需。刘备进抵阳平关,夏侯渊率军抵御,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刘备在进兵汉中的同时,派张飞、马超和吴兰等率兵入武都,屯下辨,牵制曹军,配合主力进攻汉中。曹操派曹洪前去抵敌。曹洪其人,贪财好色,曹操怕他因此误事,又派谋士辛毗和骑都尉曹休前去协助,并特地下了一道令:

昔高祖贪财好色,而良、平匡其过失,今佐治、文烈忧不轻矣。

“良、平”指张良、陈平。据《史记·高祖本纪》所载史事,当为张良、樊哙,张良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樊哙为刘邦的重要将领。汉元年(前206)十月,刘邦攻破秦都咸阳后,打算住进秦宫,享有财宝宫女,樊哙、张良谏阻,刘邦于是封存财宝府库,还军霸上。曹操说辛毗(字佐治)、曹休(字文烈)肩上的担子不轻,对他们寄予了厚望。曹休是曹操的族侄,颇有些才能,曹操曾当着众人夸奖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啊!”平时让他同曹丕来往,就像对待亲生子一般。这次对曹休的要求十分殷切,临行时对他说:“你名义上虽是参军,但实际上是一军主帅。”曹洪得知曹操意图,凡事也都喜欢让曹休作主。

建安二十三年(218)三月,曹洪准备出击吴兰,刘备派张飞屯兵固山,声言要截断曹军的退路。众人议论纷纷,不能决断。曹休说:“敌军如果真想截断我们的退路,就应当秘密行动。现在却先大肆张扬,说明他们并不是真想这样干。我们应当乘他们兵力还没有集中起来的机会,赶快进击吴兰。只要打败了吴兰,张飞自然会退军的。”

曹洪听从曹休意见,立即进军,果然大获全胜,杀了吴兰的部将任夔等人,吴兰本人逃走,结果在经过阴平时,被氐人强端杀死,将首级送给了曹洪。张飞、马超见势不对,赶紧朝汉中方向逃走。

曹洪打胜仗后,大摆宴席庆贺,让女艺人穿着轻薄的纱衣当众击鼓取乐,被武都太守杨阜严词制止。

刘备在阳平关,遇到夏侯渊、张郃和徐晃的顽强抵抗,进展也不顺利。一次,刘备派部将陈式率军去破坏马鸣阁栈道。栈道是一种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支架木桩、再铺上木板以供行走的路,工程极为艰巨,形势极为险峻。马鸣阁栈道在今四川昭化县境内,如果遭到破坏,曹军内外的联系就将被截断。徐晃及时率军前去护卫,打败了陈式,不少敌军摔下山谷死亡。曹操得知徐晃守住了栈道,十分高兴,特地给徐晃以假节的待遇,并传令嘉奖:

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

张郃驻守巴、汉之间的广石,刘备亲率精兵万余,分为十部,乘夜对张郃发起猛攻。张郃率军奋勇还击,将其击退。刘备感到兵力不足,发急信让诸葛亮增兵。诸葛亮问从事杨洪是否发兵,杨洪回答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如果没有汉中,也就没有蜀地了。这是在家门口发生的灾祸,自然是要发兵的。”

诸葛亮很欣赏杨洪的见解,在立即发兵的同时,表荐杨洪为蜀郡太守。

曹操见汉中战事胜负未卜,很不放心,于这年七月亲率大军离开邺城,九月进抵长安,就近密切注视汉中战局的发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刘备因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对峙连年,毫无进展,便改变策略,从阳平南渡沔水(即汉水),顺着山势慢慢推进,在定军山一带扎下营来。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东南,两峰相峙,山上有平坂,是汉中西南的门户,如果失守,汉中就难保住了。夏侯渊率领诸将全力防守,在前沿阵地埋上削尖的树枝,围起鹿角,阻止敌军前进。刘备军乘夜将木栅烧掉,夏侯渊便让张郃守护东南的工事,自己率领不多的兵力守护南面的工事,并将被烧掉的木栅补上。

刘备向张郃发起进攻,张郃不敌,夏侯渊将自己所率领的兵力分出一半去支援张郃,兵力显得更为单薄。法正见时机已到,便建议刘备立即出击。这时在刘备身边的大将是老将黄忠。黄忠字汉升,南阳人,早年在刘表手下任中郎将,曹操攻占荆州,任他为裨将军。后投靠刘备,随从入蜀攻打刘璋,常身先士卒,登城陷阵,勇猛异常。刘备占据益州后,任他为讨虏将军。黄忠接到命令后,立即督率部属,击鼓呐喊,居高临下对曹军发起猛攻。曹军猝不及防,加之人数处于劣势,经过一番短兵相接的恶战,被打得大败,夏侯渊及曹操所任命的益州刺史赵颙被杀死。

主将被杀,曹军顿时陷入一片慌乱。督军杜袭和司马郭淮出面维持残局,决定由张郃暂时代理夏侯渊的职务。郭淮号令诸军说:“张将军是国家名将,刘备非常怕他。现在情况紧急,非张将军站出来不可!”

张郃接受推荐,重新部属防务,诸将接受调遣,军心这才慢慢安定下来。

第二天,刘备打算渡过汉水进攻曹军。曹军诸将认为自己人少,寡不敌众,想紧靠河边列阵。郭淮不同意,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不是个好办法。不如在远离河岸的地方摆开阵势,将敌人引过来,等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时展开攻击,这样一定可以打败敌人!”曹军按此意见摆开阵势,刘备果然犹豫起来,不敢贸然渡河。曹军就此坚守,示无还心,双方再次形成对峙局面。

郭淮等人将上述决定和部署报告曹操,曹操深表赞同,立即派来使者授予张郃以假节的权力。

曹操得知定军山失利的详情后,有意抬高法正,贬低刘备,说:“我就知道刘备不可能有这样的谋略,肯定是别人教给他的。”

就像将赤壁之败归结为“值有疫病,孤烧船自退”而“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一样,发泄了自己的怨恨不满和不服输的情绪。另一方面,曹操对这次失利,特别是对夏侯渊的阵亡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夏侯渊是曹操的亲信大将之一,一起起兵于谯,数十年来情同手足,恩宠特隆。两家还有姻亲关系,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的姨妹,长子夏侯衡又娶了曹操弟弟海阳安侯的女儿。夏侯渊作战勇猛,行动迅速,常能出其不意战胜敌人,因此军中有“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说法。在平定关西的战斗中,夏侯渊屡建功勋,在关西一带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因此每当曹操接见羌、氐等族的首领时,只要夏侯渊在座,这些人竟都有恐惧之感。但夏侯渊也有毛病,常常恃勇轻敌,有勇无谋。曹操十分了解他的这个弱点,很不放心,经常告诫他说:“做将领的应当有胆怯的时候,不能光凭自己的勇气一味蛮干。将领应当以勇为本,同时善于运用智谋。如果只知逞强恃勇,那不过是一个匹夫的对手罢了!”但夏侯渊未能认真听取曹操的告诫,结果定军山一役,因恃勇轻敌而演出了一幕兵败身亡的惨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夏侯渊死后不久,曹操下了一道《军策令》:

夏侯渊今月贼烧却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将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补之。贼山上望见,从谷中卒出,渊使兵与斗,贼遂绕出其后,兵退而渊未至,甚可伤。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卒出”即突然冲出;“未至”,指夏侯渊战死;“白地将军”,指没有谋略的将军。通过对夏侯渊战败情况的略述,既表达了对夏侯渊的哀悼,也总结了夏侯渊所以战败的教训,对提高将领的指挥水平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夏侯渊死后,其长子夏侯衡承袭了他的爵位,夏侯衡的几个弟弟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后来也都被封为列侯。三子夏侯称,骁勇有父风,十六岁时,同夏侯渊一起外出打猎,见奔虎,驱马逐之,一箭即将奔虎射倒。曹操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拉着夏侯称的手说:“我可得到你了!”意思是又可派上用场、到疆场效力了。但可惜夏侯称才十六岁就死了。夏侯霸后来在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241—249)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为总揽朝政的大将曹爽所亲信。后曹爽被司马懿杀掉,夏侯霸担心自己被株连,逃亡到了蜀汉。据说,建安五年(200)时,夏侯霸在家乡谯郡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堂妹,一个人外出打柴,正碰上张飞,张飞知道她是良家女子,便娶她做了妻子。两人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后来又做了后主刘禅的皇后。因有这一层关系,夏侯霸逃到蜀国后,颇受优待。刘禅召见他,有意掩饰夏侯渊之死,说:“你父亲自己在混战中遇害,不是先父下令杀死的。”

又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夏侯氏的外甥啊!”

照上述说法,夏侯氏同张飞是亲戚了,同刘禅也有了不同一般的关系。张飞的长女确实是做了刘禅的皇后的,但其母亲是否真的是夏侯霸的堂妹,不敢遽断,姑录于此,备考而已。

五 “鸡肋”

建安二十四年(219)三月,即夏侯渊战败被杀后两个月,曹操为避免汉中守军遭受更大的损失,亲率大军从长安出发,经斜谷支援汉中。斜谷在今陕西眉县西南,古称褒斜道,北起斜谷,南至褒谷,全长近五百里,为跨越秦岭的险道。曹操担心被敌人袭击,先派兵据守沿途险要,逐渐推进至南郑,赶赴阳平前线。

这时蜀军士气正旺,刘备对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对部属说:“曹公虽然亲自赶来,也无能为力了,我肯定可以占有汉中了!”

刘备下令集中兵力防守险要,不同曹操正面硬拼。曹操以曹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人打败了刘备的部将高详,取得一个小小的胜利,但整个战事没有进展。刘备坚守不出,曹操欲战不能,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曹操劳师袭远,运输补给是一个大问题,刘备企图抓住这个薄弱环节,予以突破,置曹操于困境。一次,曹军运粮北山下,黄忠认为可以乘机袭取,率军前往。赵云率领少数骑兵随后接应,中途突然与大股曹军相遇。赵云毫无惧色,冲入敌阵,将曹军击溃,然后且战且退。曹军败而复合,追至赵云营寨。营中守将张翼准备闭门拒守,赵云不让,相反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有埋伏,不敢进攻,赶紧退走。这时赵云又擂鼓震天,虚张声势,并用弓箭从后面猛射曹军。曹军惊骇异常,自相践踏,在逃跑中不少人掉进汉水淹死。第二天,刘备来到赵云营寨,察看头天作战的地方,赞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曹操同刘备相持了一个多月,未能攻下敌军防地,开小差的士兵却越来越多。进取既不可能,长期坚守也不是办法,撤军放弃汉中又有些舍不得。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一次值班将领来问用什么口令,曹操竟随口答道:“鸡肋。”

规定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口令,部属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主簿杨修却自行整理起行装来。大家惊问杨修怎么知道要走,杨修回答说:“鸡肋,吃它没有什么肉,丢掉它似乎又有些可惜,拿它来比汉中,我所以知道曹公决定撤军了。”

这年五月,曹操果然下令放弃汉中,撤出全军,退到长安。

刘备占据汉中后,派军进逼汉中西北的下辨,又派刘封、孟达、李平等攻取了汉中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进一步扩展了势力。下辩为武都郡治所,地处偏远,曹操担心今后难以坚守,便派曹真前去通知守将曹洪,将防地收缩至陈仓,并进行大量移民的工作。曹操担心百姓顾恋乡土,不肯迁徙,问雍州刺史张既有什么办法。张既说:“可用到北方产粮区居住并躲避敌人侵袭的理由劝说百姓,凡是先迁徙的给予照顾和奖赏,这样先迁徙的得到了好处,落在后面的人就会跟着照办了。”

曹操采纳了张既的建议,派他到武都去具体办理此事。武都太守杨阜在当地享有很高威望,也让他参与这一工作。经过努力,武都郡先后迁出五万多户百姓(不少是氐人)到京兆、扶风、天水一带落户。

不久,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人反叛,自称将军,并相互攻打。颜俊把他的母亲和儿子送到曹操处做人质,请求曹操派兵援助。曹操这时正须集中力量对付刘备,于是听从张既建议,采取了任其互斗、以坐收渔翁之利的办法,对颜俊的要求未予置理。

这年七月,刘备在沔阳自称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擢用牙门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守汉中。刘备随即回到成都。刘备这时除占有荆州西部三郡外,还尽有巴、蜀、汉中之地,实力大大地增强了。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对》中所预计的,刘备如能跨有荆、益二州,对外结好孙权,对内修明政治,一有合适机会,便可两路向北进军,一路从荆州北向,一路出秦川东指,这个“出秦川东指”的条件,至此已大体具备。

这年十月,曹操从长安回到洛阳。离开长安前,须选派官员留守,主管部门推荐的人多不合适。曹操想起了曾留督汉中军事的杜袭,于是下令道:

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

舍弃千里马而不用,还匆匆忙忙地到哪儿去找呢?意思是杜袭就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于是任命杜袭为丞相府留守处的长官,驻守关中。

汉中得而复失,从战略上说对曹操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但从当时情况来看,也是势在必然,难以避免的。这次失利,从根本上说来是曹操实力不如对手的结果。从综合实力看,曹操比孙、刘任何一方都强,但如果孙、刘联合起来,则曹操实力稍逊,只能处于守势。汉中之役,表面上只是曹操同刘备对阵,实际上是曹操同孙、刘两方对阵。曹操进攻汉中之初,刘备即同孙权达成谅解,双方平分荆州,刘备得以免除后顾之忧,掉头西上,倾蜀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同曹操对抗。孙权虽没派出一兵一卒直接帮助刘备,但间接的支持其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孙、刘交恶,兵端一开,刘备别说战胜曹操,恐怕结果会刚好相反,他自己得主动放弃汉中,以确保蜀中和荆州万无一失。

曹操情况则不一样,他不能倾中原、关西的全力来同刘备抗衡,他占的地盘最大,因而防线也就最长,须处处兼顾。这段时间孙权虽未北犯,但曹操同孙权的关系远不能同刘备与孙权的关系相比,即使兵端未开,也须时时提防,不能大意。荆州方面,则尤其不能大意。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驻守宛城的将领侯音反叛,并派人同关羽连和,曹操派大将曹仁前去镇压,直到次年正月才初步稳定下来。此前,代郡、上谷的乌桓单于无臣氐曾发动叛乱,在许都还曾发生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和司直韦晃等人的反叛。前线形势不容乐观,后方和内部又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曹操不愿也不能让自己的主力长期在汉中拖下去,这样就作出了主动撤离的决策,以避免在全局陷入被动,从战略指导原则来看,这还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汉中地区地形险峻,而曹操的士兵多来自平原地区,不擅长山地作战,不愿以己之所短同敌之所长长期较量,以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也是曹操所考虑的一个问题。曹军因不擅长水战,在赤壁之战中吃了大亏,几乎弄到全军覆没的地步,这给曹操留下的教训是很深刻的。因此,当初入汉中在阳平关受到张卫抵抗,曹军因山峻难登而进攻受挫时,曹操就曾说出这样的话:“我带了三十年军队,如果一朝葬送敌手,那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于是就产生了主动撤军的想法。这次从斜谷进军汉中,曹操也曾多次发出这样的感慨:“南郑简直就是在天狱之中,斜谷道不过是一个长五百里的石洞罢了。”

因此,从长计议,曹操不愿在这样一个地形险恶的“天狱”中同敌人长期周旋下去。若干年后,诸葛亮出兵南郑,魏明帝曹睿和朝中不少大臣主张发大兵征讨,散骑常侍孙资不同意,在陈述理由时,谈到曹操这次撤军,说:“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挠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就是指出了这一点的。

建安二十年(215)十二月,当曹操将军队主力撤离汉中时,一面留下夏侯渊、郭淮和杜袭等人镇守,一面却又从汉中向内地大量移民,说明当时他对汉中的前途就已作了两手准备。这次从汉中撤军,又采取了从武都等地大量移民的措施。汉末以来,由于战乱和瘟疫等原因,人口锐减,拥有人口多少,成了战争中能否取胜的一个关键。拥有众多的人口,就可以开发土地,增加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就可以扩充兵员,增强军事实力。曹操撤军、移民同时并举,可以说是失去了土地,却得到了人口,也算是一种补偿吧。而对于刘备来说,则是得到了土地,却没有得到人口,这对蜀汉的国力和后来诸葛亮苦心经营的北伐带来了长期不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