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规矩的问题(4)

因为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的智力在不断地下降

尽管我知道老年人没有可以随意说年轻人坏话的特权,但是看到最近的年轻人的一些做法,我不免觉得再像这样发展下去,还真有点危险了。

我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是讲规矩的前提,而现在的人的智力水平是越来越低了。

有个家伙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用钱买不到的东西。

他是一个在电视上做时事评论的文化人,大家纷纷议论说这人是一个自大狂,但我不这么认为。

不是因为他是个自大狂,而是因为这是事实。我的意思是,对他来说,这就是事实。

说这种话的人,是活在一个用钱可以买到一切、用钱可以解决一切的世界里的。因此,对他来说,没有用钱买不到的东西是个真理。

爱马仕的包跟你的身份不符哦,如果你对一个中学生这样说,但她还是觉得挺合适,那就没办法了。对那个中学生来说,问题只是她是否有钱买得起爱马仕。

对一个认为用钱可以买到友谊和爱情的人,对他说什么用钱能买到的就不是真正的友谊和爱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对他来说,他只知道用钱可以买到的那种友谊和爱情。而且,他也满足于用钱可以买到的友谊和爱情。

封闭在自己知道的那个世界里,对这个世界以外的世界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就像你对一个宅男说不要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要放开视野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他是肯定听不懂的。对于一个认为用钱可以买到一切的人,你要去教育他这个看法不对,他也肯定听不懂。

所以嘛,在我看来,持这种观点的人就是脑子不好使。

其实呢,说这种话的财迷以前肯定也大有人在。

让我觉得无奈的是,对这种人说出来的话,社会似乎也予以了认可。有不少人会这样说:是啊,用钱确实能买到一切啊。

所以我说,人类的智力水平在下降。

在街上突然拿出喷雾器喷路人,喷完立刻逃走,像这种目的不明的咄咄怪事现在越来越多了,我想也是基于这个理由吧。

人们普遍认为,现如今的信息技术已经把全世界整合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其实呢,这根本就是个假象。本来应该是年轻人受这些先进技术的恩惠最多,可是年轻人却变得越来越孤独了。

用喷雾器喷人觉得很开心的那种人,我想他们也是因为太孤独了吧。

说不定有人会说不是那么回事,说这种人也有许多可以互通邮件的朋友。喜欢发邮件,是现代年轻人身上的普遍现象。

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呀,通信联系这类行为,被手机或电邮所取代,随着沟通手段变得越来越数字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肤浅了。

互联网确实便捷,但里面也有陷阱。

比如登山,如果坐直升机直接飞到山顶,就享受不到登山的乐趣了。

与此同理,如果你要买书,那最好是到书店里去买,而不是在网上买。当然啰,书店里也陈列着许多无聊的、你不会想买的书,但重要的是你在书店里溜达来溜达去的行为本身。

有时候,你是为了某一本特定的书而去书店的,但结果却买下了别的书,这种书也许会出乎意料地派上用场。买葡萄酒也一样,你上网一查就知道怎样的酒才算是好酒。但是,如果你不亲自去卖葡萄酒的店里看一看,你对葡萄酒就不会有深入的了解,因为店里是把好酒和不好的酒陈列在一起的。

不管是电话线还是光纤,这种东西为什么能传输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呢,那是因为所有的信息都被数字化了。

人类的文明进步多大呀,你为此欢呼雀跃,但是你想错了。

所谓的数字化,是指用0101的二进制来表现现实中的事物的一项技术。不管是鸟鸣声还是初升的红日,反正所有的东西都用0和1这两个数字来代替。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技术。在原本的事物和用数字化表现出来的声音及图像之间,当然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异。

更有甚者,我们不光是用CD之类的东西将信息简单地数字化,还将人类无法辨识的大量信息给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就因为人类的耳朵听不到某些波段的声音,我们就认为这些信息是不需要的,把它们放进去只会使信息量变得庞大。但是,因为人类的耳朵无法辨识,就能说我们真的听不见这些声音了吗?

比如听音乐,去音乐会现场听是最好的,那正是因为我们同时也在听那些我们听不见的微妙声音啊。就算不说去听现场音乐会,认为过去的唱片要比现在的CD好得多的乐迷也大有人在。那也是因为黑胶唱片里包含着大量人耳无法识别的声音,而数字式的CD则把这些声音统统过滤掉了。

如果从信息量的角度来比较,就连最新式的数码相机也完全没法和以前的针孔相机比。五千万像素的照片,就是说这张照片里只包含了五千万条信息,而针孔相机拍摄的照片所含的信息量,则几乎接近于无限。

“因为把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全部剔除了,所以在一只火柴盒大小的机器里就可以放入数千首乐曲。用针孔相机拍照,拍一张照片要花上数十分钟时间,而数码相机拍起来就方便多啦,所以要用数码的。”

如果你这样说的话,那我也没话可说了。

但是,为了这种方便,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正在变得越来越浅薄。这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

哪怕是小苍蝇的一只脚,无论你把显微镜的倍数放到多大,在你看见的图像背后永远存在着另一个结构极其微小的世界。但是,无论数码图像有多么高清,放大后你看见的都只是一个个点的集合。

小苍蝇和高清图像,分属于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世界。

而现在的年轻人,是否真的理解了这种差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