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冰箱的日子

自从住进八平米,有三位朋友问过我要不要冰箱。当初非常感激 朋友的关心,后来听人说,那很可能是对方想要省一笔回收费。我是 知道超标尺寸的垃圾有“准扔证”1才能扔,但之前扔过一个柜子,所 需“准扔证”才几百日元,所以我猜冰箱也顶多付一千多日元就可以。 结果仔细一查,根据《家电回收利用法》t,空调、冰箱、电视和洗衣机 这四类家电必须交给专业回收机构,而且回收费和搬运费由消费者分 担,处理170公升以下的小冰箱所需费用不会少于六千日元(约合人 民币三百元)。二手家电容易出问题,而且想扔的话要付一笔费用,后 来决定还是保持现状,过没有冰箱的日子。

东西的新或旧先不管,我住的这个小房间根本容不下一个冰箱。 而且室内只有一个墙壁插座,多孔插排已经用在了电脑、空调、空气 净化器、热水壶以及手机充电器等,再多-一个大家电很可能会导致电 流超额而烧毁插座。再说,冰箱会有种噪音,我担心在这么小的房间 里放一个冰箱,它的噪音会影响我的睡眠质量。

没有冰箱的日子,我曾经体验过几次。在法国务农的时候,我在 一座南方小镇结识了一群当地嬉皮,他们在山间废墟里搬石头盖成房 子居住。这座“嬉皮村”至少有几十年历史,我在这里见到过一位老 年人,他说自己就出生在这里。我去的时候嬉皮村里有一个小型发电 器,但那里的生活基本属于“unplugged”(不插电的),晚上除了大 厅之外都用蜡烛代替灯光,听的音乐都是朋友们弹的吉他或唱的歌, 更不用说使用冰箱。不过他们的餐食丰富且不重样,还能为“肉食者” 和“素食者”提供不同的主菜,主要食材来自小镇里的一家超市,把 车子悄悄地开进超市仓库后面即可。他们和那里的保安有种默契,面 包、奶酪、酸奶、点心或意大利面,堆在仓库旁边的过期食物任君挑 选。说是过期,但印在包装上的数字只不过是最佳食用日期,刚过期 的食物和摆在店里货架上的没什么两样。几位嬉皮们定期去附近有机 农场帮忙,换来一批有机蔬果,还在废墟里的空地养了几只山羊,是 自制奶酪用的奶源。他们自制的山羊奶酪口味浓郁,还带有一丝柠,檬 味,可惜我在学会它的制作方法之前离开了那座小镇。

可能是因为那段时间的经验,我搬到北京时也没有急着要买冰 箱。当时的房子位于酒仙桥附近的老社区,一室一厅的毛坯房,房东 是一位做生意的中年男性,一番沟通后他同意提供一张床、一张桌子、 两把椅子以及一台老旧的洗衣机,但冰箱得自己买。房子斜对面有一 个社区菜市场,走几步还有京客隆和二十四小时的进口食品店,我想 先生活一段时间再说,晃晃悠悠过了一年,其间为了省钱还让丈夫带 便当上班,顺便把食谱写在豆瓣上,第二年写出一本电子书《夏日便 当》。这个毛坯房只住了一年,往后在北京住过的房子都有冰箱、空 调、电视机,但那一年给我的印象是一种简单生活的美,家里东西少, 至少打扫卫生特别轻松。

何况这次又住在物流极为发达的首都,何必买冰箱呢?其实疫情 在日本刚开始蔓延时,我犹豫过要不要买冰箱,因为政府呼吁我们自 觉减少外出活动,购物频率也最好限制在三天一次,我有点担心若情 况再严重一点,很可能吃不到新鲜的东西了。后来疫情虽然加重,但 市民生活没有受到太多的控制,目前仍能够保持正常的饮食生活。

八平米不但没有冰箱,燃气也没有开通。我的房非常小,严格 来说也不算是厨房,只有一个不带热水器的自来水管和一个小小的水 槽(41mm宽x 39mm长x 15mm高),旁边还有一个小空间,勉强 可以摆放一台卡式瓦斯炉。因为房间不带洗澡间,我决定不去申请都 市瓦斯(燃气),从成本来看并不划算,都市瓦斯的每月使用费九百 日元起,还不如购买三罐五百日元的卡式瓦斯,每周顶多用一罐。没 有冰箱也没有燃气,这种日子说起来似乎和野外生活没有太大的区别, 直到有一天为了准备防灾清单查了东京都政府官方网站,发现独居女 子所需的自救物品和我平时贮存的差不多,只需再购买几瓶矿泉水就 好。八平米的生活等于是日常与非日常相伴,不过人生本来就是这样 吧,幸福和悲伤、福与祸,它们相互依存,也可以相互转化。

八平米房房全景。烹饪基本靠卡式炉来解决,为了节省卡式瓦斯的使用量,烧开水 时另用热水壶。(都筑响一摄影)

在这里想分享一个冷知识,我查的网站是东京政府提供的“东京 储备指南”(www.bichiku.mctro.tokyo.lg.jp ),按照每户居住人数、年 龄、性别和住宅种类可以定制“防灾预备清单”,譬如独居女子一周所 需的食品有:

水:21公升

真空米饭:21份

真空包装食品:7份

罐装食品:7罐

膳食补充食品:7份

真空包装蔬果汁:7盒

补充蛋白质用“能量棒”:2个

粉末健康饮料:7瓶

调味料:适量

泡面、干面:7份

八平米厨具(作者手绘)

免淘洗米:3公斤

饮料:7瓶

点心:7袋

水果罐头:7罐

速食食品:适量

在八平米的生活中,卡式瓦斯炉主要用来煮米饭、炒菜和加热牛 奶,煮开水另用热水壶。为了减少插座的负担,我没买电饭锅,用的 是无印良品的土锅,其实比电饭锅煮得快,味道也较好。这款土锅最 多只能煮一两人的份量,对我来说刚刚好,反正没法放冰箱或冷冻保 存,早上煮一锅,没吃完的米饭装入便当盒,加一颗梅干,铺一层海 苔,中午带到外面在公园里吃,或在家里享用都可以。

除了土锅,我还有三个锅子,平底锅、咖啡壶和大锅,平底锅的 使用频率最高,炒菜煎蛋拌沙拉,我都在这口特氟龙不粘平底锅里完 成。咖啡壶方便加热咖啡或牛奶,形状有点像土耳其咖啡壶,大锅是

八平米的料理台(都筑响一拍摄)

来自俄罗斯的法琅铸铁锅。大锅主要用来做汤,冬天煮一大锅的鸡肉 南瓜汤,后续的两天就不用做主菜了,一边喝汤-•边啃法棍。做菜的 时候不能忘了开空气净化器,因为这间房子不带换气扇,实际上是不 适合做菜的,所以我在房间里很少爆炒或烤鱼。爆炒猪肝和烤秋刀鱼 是我的最爱,想吃这些就去附近一家食堂,反正一个简单的卡式炉火 力不够,做不出这些菜肴。

调料种类也不太多。米醋、盐和味噌三种是必备的,油脂是橄榄 油或芝麻油二选一,听说酸败的油脂对身体不好,我买的油都是容量 最少的,还没用完就绝不买另一种。酱油虽然是日料中不可缺的调料, 但我实际生活中用得并不多,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买一小瓶,便利店的 100毫升包装是我的最爱。昧噌我固定在附近老铺买,有•百三十年 历史的江户味噌,300克才花人民币二十多元,份量也刚刚好,做几 次味噌汤、炒菜即可用完。糖类只有蜂蜜,涂吐司用,其他调料就只 有七味唐辛子、黑胡椒和肉桂。

至于蔬果和其他食材,基本属于当天购买当天食用,但下雨天或

八平米料理(作者手绘)

其他原因根本不想出门时,还会准备几样适合常温保存的食物,如大 米、生鸡蛋、常温奶、真空包装咖咂汁、速溶味噌汤、麦片、坚果、 巧克力以及各种罐头。

大米来自附近一家米店,他们接受零售,一公斤起售。每次购买 我会尝试日本各地生产的大米,按菜肴可以选择比较合适的大米种类, 北海道的“七星”适合咖嘱或炒饭,白米饭我个人最爱日本东北地区 生产的“艳姬”。鸡蛋不放冰箱也能保存两周,常温饮品我买200毫升 的牛奶和豆汁,保质期有两三个月,这个份量喝一杯牛奶咖啡或吃麦 片都刚刚好。真空包装咖睫汁是在东京的移民区新大久保购买的,印 度进口,量多便宜。速溶味噌汤主要用来化解夜间饥饿,坚果和巧克 力也算是零食,麦片为早餐食用,豆奶+麦片+香蕉+肉桂,再煮 一杯清咖就很完美了。

水果我只买可以常温保存的苹果、橘子、西柚、奇异果、香蕉等, 蔬菜也是以卷心菜、胡萝卜、茄子和生姜等为主,所以我冬天吃蔬果 最多,因为房间冷,放几天也不会坏。最让我痛苦的是夏天没法买一

上图:本来是为了工作、用餐买的咖啡桌,已经变成一个食品贮存处。 下图:秋日的栗子饭便当,做便当的时候也会听收音机。

做成便当的午餐,在家、图书馆食堂(可以自带食物)或在公园吃。下面是打八 折的口袋三明治面包(土豆、玉米粒加蛋黄酱),花生酱三明治是我的最爱,但经 常售罄。

上图:简单的午餐,纳豆和梅干酱。

下图:日式红烧御鱼,下面是糙米饭,边吃边工作。

整个西瓜,因为怎么吃都吃不完。在日本西瓜算是高级水果,一个 西瓜至少要人民币一百多元,等下一次有机会夏天去中国,必须要 让自己痛快地吃个够。

我平时做饭比较简单,最基本的组合是米饭、味噌汤和“煮物” (日式炖菜),若能买到好吃的法棍,就做一份简单的沙拉。羽衣甘蓝 沙拉最简单,把甘蓝菜洗净后用厨房剪刀剪成小段,用米醋、橄榄油、 盐和黑胡椒调味即可,也可以加点核桃,在卡式炉上用烧烤网把法棍 切片烤一下。记得烧烤网是在一家特别不起眼的五金店买的,人民币 三十元不到,老板跟我说没想到现在还有人用这个来烤吐司。小时候 夏天在外婆家住几周,早上她用烧烤网在瓦斯炉上烤吐司给我吃,可 能是因为这段小小的回忆,我偏爱用直火烤的吐司片。因为没法冷 藏保存,没吃完的东西我就放在便当盒里,尽量在当天想办法吃掉。

肉类或海鲜类我吃得比较少,每次购买的量都是在当天能消化完 的范围内,做多了等于是浪费,或只能让自己撑死。可能有人觉得超 市搞特价促销时没法囤货有点吃亏,我之前是有过冰箱的,还经常把 冰箱塞得太满,食物一不小心就过期或变坏,非常耗电,买促销产品 能省的钱也有限,所以现在养成一个习惯,当天要吃什么就买什么。 也是出于同样原因,我在超市也没那么在乎包装上面的“最佳食用日 期”,牛奶、猪里脊、豆腐或纳豆,都会直接拿起前排最外面的,只要 没过期即可。以前我喜欢挑新鲜货,宁可伸长臂膀拿后排的东西,现 在这对我来说也没太大意义了,反正买回家很快就会吃光。

实际上,目前没有冰箱的日子,很大程度依赖于城市的生活环境, 附近有便利店、超市和小餐厅方可维持。到日本所谓的“乡下”,我 常发现三公里内唯一的超市在晚上九点结束营业,便利店也只有一个, 相信那种环境里像我目前的“八平米”生活是不能成立的。哪怕在大 一点的城市,若夏日夜晚走回家的路上买不到-一瓶冰镇的苏打水,我 也会认真考虑买一个小冰箱的。

我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八平米房间时的感觉,我跟房屋中介说:“其 实这个房间也没那么小。”确实,只有四张半榻榻米大、东边和南边都 有玻璃窗的房间显得明亮宽敞,那是一种脱离物质束缚的自由感。我 们眼前的“平常”是很脆弱的,总有一天我也得离开八平米,那我想 尽量享受目前东京这个城市所提供的便利性。相信在这种生活中累积 的思考方式,将是到人生下一个阶段时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