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我哥的蔷薇彻底枯萎了。

花瓣由娇艳欲滴的嫣红变成了蒙着一层褐色的暗红,身上由于脱水爬满了标志着它们年老色衰的皱纹,蔫蔫地和根茎连着,看起来像是在夏日燥热难耐的空气里把这辈子沤过去的。

我其实一直不比我哥那么关注它们的衰老与死亡,于我而言它们不过是传达爱意的信使,信使在成功抵达目的地以后,自身安危在我这里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但于我哥而言它们是信物本身。

这一点是我在今天六点半早起的时候才发现的。

睁眼的时候房间没有开灯,我哥伫立在混杂了轻絮洒进窗户的一片亮白晨光里凝望着与他齐腰的枯花,从我的角度看起来像一个虔诚默诵圣经的教徒。

只是他的伫立实在太久,久到让我怀疑似乎只要他这么站着,与他的背影保持着相对静止的就不止是柜子上那个拥有鹅颈形态的花瓶,还有以往趁他不注意以某种肉眼不可见的方式悄然流出他面前透明容器的生命力。

这么清寂的背影,我哥给我看过两次。

一次是五月二十二号那晚,还有一次在更早以前。

初三毕业的暑假,我单方面和我哥冷战了将近一个月,原因无他,由于中考成绩从我妈那里受的气总要有个地方发出去。

从小被我哥惯着野出来的坏脾气让我在中学并没有交到什么朋友,自从开始和齐晗怄气,我的假期过得更加无聊乏味。

这样闷闷不乐的苦日子持续到了七月底,直到楼下搬来了回禾川老家度假的沐宁。

这位自上海远道而来的小少爷刚一脸不情愿地从卡宴上踏出来的时候,我正在他对面玩那块我哥在我出成绩第二天偷偷放到我床脚的滑板———不当面送给我是怕它遭受和上一块一样被我一言不合扔出窗口的待遇。

关于搭讪开头的记忆已经随着时间一起流动离开了,真正让我们结成革命友谊的是在某天下午的闲谈中谁失口提到了自己的哥哥,然后我们发现了彼此之间惊人的共同点———都有一个自己非常讨厌的亲哥哥。并且亲哥哥之间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一样的学业优异沉默寡言不爱出门。

唯一不同的是他对他哥哥的厌恶并不和我一样是因为嫉妒,言语交谈之间我不难感受得到这个和我同龄的朋友在与禾川遥遥相对的上海的某个中学也一样是天之骄子般的存在,从他眼神向我传达的情绪里对他哥更多的是一种嫌弃,一种提到这个人都会让他觉得丢了一层脸皮的嫌弃,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他甚至跟他哥坐同一辆车都不愿意,他哥是在他到达这里半个月后的某个雨夜悄然而至的。

总之我们很有默契地连他们的名字都没介绍,以至于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那个被他视作奇耻大辱的哥哥是个什么样的妖魔鬼怪,他对齐晗的认知也仅限于知道了性别和年龄罢了。

和沐宁相处的那一个月哪怕现在回忆起来也是我为数不多的快乐得纯粹的时光之一,两个坏脾气的小孩即使身份悬殊境况迥异,但总能在很多时候找到与对方志同道合的爱好,孤独与孤独碰撞也能生出一份热闹。

齐晗沾了沐宁的光,我生活的重心从发泄怒气变成了寻找快乐,那段时间对他的脸色也比以往缓和了不少,甚至很多时候会因为贪玩不想回家而悄悄去找齐晗帮我在下班的父母前面打马虎眼,长此以往我与他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约定,这种约定是连接我跟他两双眼珠子的一条细线,我朝他转动一下,他永远都能跟被这条线牵扯了一样,很敏锐地捕捉到讯息并且用眼神快速给我答复。

我在今天早晨看着我哥的背影回忆起他当年的眼神时,才慢慢尝出那眼神里酝酿好的另一种风味。

那是一种忽闪的情绪,是自身内里不知名的某种感情刚刚破土萌芽的男孩为自己与在乎的人之间有了小秘密而藏欢窃喜的兴奋,我要是通透一点在那时想象那眼神的意味,品尝到的该是初夏枝头将熟未熟的青梅酸甜。

我突然有些后悔。

这棵名叫记忆的枝繁叶茂的大树被我稍稍拨枝探寻,梢头就出现了一粒坠然待摘的饱满果实。十七年,我哥在这棵树上偷偷藏了多少果子,要我在多少个清晨拿着他不经意间施舍给我的细节一点一点地摸索捕捉,去拾取,去回味,才能把他留在那上面的酸甜苦辣尽数尝出滋味。

一辈子够吗?一辈子不够。下辈子够吗?下辈子忘了怎么办。

我后悔死了。

沐宁走的前一天晚上我跟他去网吧打了通宵的游戏,导致他踏进那辆载他来的卡宴时我正在房间里睡得酣畅淋漓,行走江湖的兄弟从来不需要在告别的时候你侬我侬。

等我伸着懒腰走出房门的时候才看到沐宁无意间留给我的最后一样礼物———我哥站在阳台上目送他的背影。

16岁的齐晗比今天早晨看花发呆的他还要消瘦单薄,白色T恤被他腰身空出来的多余部分在晚风的撩拨下像旗帜一样飘晃,秀颀的脖子往上走带出一点若隐若现的下颌骨,头顶被风吹成毛茸茸的一片,微微低垂着———他还在延续那场早已结束的注目礼。

齐晗落寞的背影镶嵌在二零一零年八月底的斜阳暮色里,在二零一二年七月初这个携带着破晓寒气的早晨与花瓶前的这个身影重合,那时的我不明白那具身体的主人莫名其妙的难过是怎么回事,天真地以为是景色所致,两年后的今天我才明白,他在难过。

我与他之间的秘密随着沐宁的离开而消失了,那根让我和他传递眼神的暗线被那辆卡宴的车轮碾断了。

我掀开被子,踮着脚在冰凉的地板上挪动,在墙上挂钟走到六点五十的时候一把抱住了我哥。

默诵圣经的教徒在这场突袭中惊醒,撑在柜沿的右手掌心盖在了我的手腕上:“哥把你吵醒了?”

我点头,太阳穴贴着他脊骨上下蹭动:“那花跟我说你难过得好大声。”

我哥低声笑了一下,努力平缓的语气里还是有几分藏不住的惋惜:“都凋谢了。”

“那又怎么样呢。”我仰头看着他的后脑勺,下巴抵在他背上,“花期会过,我不会走。”

“花期没过。”我哥转过来,笑意盈盈地看着我,“最艳的一支在我怀里。”

期末考的时间定在一个周以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直延续到八月中旬的升学补课,早自习胡遥在我咨询她如何在一个周内快速冲上530的时候对着我这张一本正经的脸上上下下打量了三个来回,最后撇着嘴角撂了一句:“找你哥代考吧,还能把分数换成六打头。”

我严肃地告诉她我是认真的。

她头也没转地翻开练习册:“今年高考卷你得了多少分?”

我歪着头回忆了一下:“483。”

“报报各科分数。”

我继续偏着脑袋在头脑里回忆那串数据:“语文95,数学120,英语88,理综180。”

“老师说了这次期末考难度和高考卷差不多。”胡遥挑眉,眼睛盯着五三动也不动给我下判词,“一个星期提50,换成你哥也做不到。”

“那可不一定。”我不乐意了,“我哥是天才,我们家基因好着呢。他轻而易举能考六百七,我也行。”

“天才?轻而易举?”胡遥嗤笑,像是好久没听见有人说这么幼稚的话:“那天才怎么没轻而易举得市状元?”

我一下哑住,恼从心起,辩解道:“我哥失误了,英语没考好。”

“齐野,”胡遥听我扯够了,把笔停下,转过来正色看着我,“你知道现在每天早上这栋教学楼哪间教室最先亮灯吗?”

我被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估摸着她想表达的意思,试探道:“这儿?”

她点头:“第一个开灯的人永远是我。”

怪不得回回考第一。

她又问:“那你知道高考以前哪间教室最先亮灯吗?”

我突然懂了她想说什么,看着她不说话,但已经猜到答案了。

胡遥果然指了指我哥教室的方向:“连我都不知道你哥他以前每天到底几点到的教室。反正我到的时候,高三一班的灯总是已经亮起来了。”

我沉默着等她的下文。

这阵沉默里还带着一份心虚。胡遥不知道,我这个每天和齐晗朝夕相处的人也回忆不起来。

“这次高考卷你觉得哪个科目最难?”

“英语。”我顿了一下,又补充,“还有物理。”

“所以你哥英语只考了136,理综没上280。”她说,“你觉得这是偶然吗?”

我不置可否。

不敢置可否。

“你跟你哥住一起那么久,你哪怕有一次关注过他每天回家最先复习哪门功课吗?你有计算过他在哪门课上花的时间最多吗?”胡遥咄咄逼人起来一向有理有据,“什么是天才?像你这样每天上课睡觉数学依旧随随便便轻松能考120的人确实是天才。那你这个天才的英语如何呢?语文如何呢?我没见过'轻而易举'擅长所有科目的天才。”

教室里背单词的声音嗡嗡地响,我垂着眼睛不接话。

“为什么我能知道你哥的努力而你不知道?”

她没等我回答,自顾自替我解释道:“因为我和你哥一样努力。离得远的人只看得到星星发出的光,等你离得近了才能发现那是他们在燃烧自己。”

胡遥似乎总是这样,老早就存了一肚子要教育我的话隐而不发,只等着一个我自己找她讨教的契机才愿意出那临门一脚:“你以为你哥这座灯塔发出的光把你这艘船照亮了,你就跟他并肩了?你抬眼看看,你离那灯塔远着呢。不拼命划桨,你永远只有迎光仰视的份。”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那是不愿意付出和你哥同等努力的人给他戴的漂亮面具,目的是遮住他比他们多流的汗水。”她转头继续研究起了刚才被迫中断思考的完型填空:“或许有朝一日你确实能做到和你哥一样,但那需要你付出的是多于现在十倍不止的代价。垂手摘月,靠的从来不是一步登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