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女孩与佛教女孩的相逢03

“不必捐太多,把早上我们募来的钱捐出去就行了。”古阿霞觉得他应该学会什么叫作更无私的态度。

“钱,我募来的。”

“那我呢?我做什么的?在讲台上我帮你什么?帮你端水杯,帮你捶背,帮你擦汗水,对了,我还帮你打架,一拳把女人打在地上。好啦!我干完所有的粗活,你大剌剌拉开口袋让不长眼的钱跳进去。”

“……”

“你说不出来了吧!我帮你继续说,别忘了,你口袋里的五角又跳进我的口袋了,所以钱才会在我这。”古阿霞把五角银币从口袋掏出来,放在耳朵上佯装听钱币说话,又说,“嗯!嗯!嗯,孔方兄你说你会投奔自由,不想在水深火热的某人口袋生活。”

“回去问女生?”

“问钱是捐给你,还是捐给我?”古阿霞怒气升起来。

“嗯!”

“你疯了吗?我在海星中学受尽委屈,委屈你懂吗?我不想再回去了。要回去,你自己回去好了。”

“……”

她想起做礼拜时,牧师站在经台上讲的话,比如请信徒把所得的十趴④奉献给教会的“十一奉献”,比如要当有钱有权、懂得奉献的约瑟或但以理,不要当拼命盖仓库攒钱、让“金银都长锈了”的无知财主。这些话令敏感的信徒沉默又挣扎的原因是,口袋越深,越是抗拒。古阿霞从口袋掏出银币,深觉这是两人争执的罪恶,她要把这枚钱交给帕吉鲁,不要做分裂两人感情的决定。

忽然间,她的手背被帕吉鲁重重一拍,银币纵身往天空飞,飞得高,在夜空中暂时失去了踪影。噗一声,钱落入水田,帕吉鲁跳过去,弯腰抓出了一把烂泥巴,用力一握,感受到里头有个扎实的东西。

古阿霞搞不懂发生什么事,现在懂了,懂得有些灰心,眼前的男人耍了小技巧把钱夺回去。

“还我。”古阿霞说,她先前是甘愿给,被抢了就不爽。

帕吉鲁摇头,紧握拳头,泥巴从指缝漏出来。古阿霞动手去抢,只见帕吉鲁将手到处晃,一会儿高举,一会儿低掠,任凭她怎样穷追都拿不到。古阿霞哪是对手,忍不住骂他是得瘟疫的法利赛人。

帕吉鲁无动于衷,无论是搬出的法利赛人、撒旦或耶稣都是夹在《圣经》里的名词。可是,当她骂“搞自闭”时,帕吉鲁通电了,受过的委屈从记忆角落爬上身,紧箍他,嘲弄他,鞭笞他。

“我……”他开始口吃、艰困地说话。

“你这智障,让我非常生气。”

“我、我……”

“我不听你辩驳什么的假惺惺。”

这时候,他做出怪异的动作,把手中的银币塞进嘴,这是小孩子受欺时保护自己糖果或小玩具的反应。古阿霞吓坏的是他把泥巴也塞进嘴,看着男人的嘴圈与鼻子糊了烂泥,她没有同情,是愤怒。

她甩个巴掌过去,啪!正中目标。

帕吉鲁摇晃了半步,随即了解这不是杀刀的攻击。多年来,他躲过满城孩子对他脸部的突袭,却躲不过教训。他紧咬着嘴中钱币,说:“我……不是……智障。”全世界都可以骂他智障,就是古阿霞不行。那些年幼时被老师打、被霸凌的噩梦,他都忍过了,就是不能忍下心爱的人这样不理解他。他凝视她,给她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的两行泪,然后回头离开,沿着瘠瘦的田埂走,心中却燃起不被了解与宽待的绝望之火。

她也是,心中渴望被理解与温柔对待,却眼睁睁看着男人走远。尚可宽慰的是,黄狗蹲在身边,发出低吟。古阿霞蹲下来抚摸它的背与脖子。它的皮毛光亮服帖,身段流畅无比,眼神纯真,尾巴老是轻灵地摆动,要是能讲话便是最佳的伴侣。她认为它可爱极了,帕吉鲁怎么踹打,像支回力镖跑了一圈又回到主人脚下。她哭着推狗屁股,“走吧!”要它回到主人身边,她习惯一个人哭,况且还打了主人耳光,有人此刻更需要它的忠诚安慰。

看着黄狗远离,她又后悔把它赶走了。

一簇铁光在树林尾端,闪动尖锐的光芒,古阿霞靠那盏反光的导引才离开迷途的树林。那是斧头,留在枯死的血桐树。砍的力道不小,她得扭几下斧柄才拔下,还失去重心往后退两步,吓得出声,让树林鸟叫停了。这斧头是帕吉鲁的没错,难道是她的那掌打得太凶,害他忘了取走。古阿霞有点懊恼,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给他耳光。她拎着斧头,在寺里找人,担心这家伙会不会恼得牵车离开了。为打消这个忐忑的念头,她不自觉地往停车的门口走去。

门口旁有堆柴火,僧侣们聚在那。但是气氛俨然,僧侣们彷徨,讨论如何阻止这个在寺里捣蛋的家伙。古阿霞靠过去,赫然发现,帕吉鲁拿斧头在树上砍枝丫,树下打开的伐木箱散落出工具,五齿锯、木楔、凿钉不断反射火光。

慈明师父见了古阿霞,连忙说:“我们劝他不要砍了,可是他不听。这棵茄冬是我们精舍的象征,是我们给菩萨的供养,砍了就不好。”

古阿霞把手中斧头一扔,跑到树下大喊,要帕吉鲁别砍了。可是,她喊干了喉咙也没动得了树上的帕吉鲁。她想,怎么了?今天全不对劲,全不对盘,到底是她错了?还是帕吉鲁发作了?

帕吉鲁爬下茄冬树,又抓又抚着黄狗的后颈,给足了安慰,狗尾巴都快要摇出烟了。他施舍了古阿霞一个怪眼神,不是安慰,更不是可怜,让古阿霞完全猜不透,然后他转身把树枝丢进火堆。树枝仍湿,入火后不久吐出白烟,迅速往外膨胀。

古阿霞被烟逼得往后退,差点跌倒,被慈明师父扶稳了,她忘了道谢,眼光放在一位陌生的比丘尼──那是年轻的住持,她刚才从60公里外凤林镇的某穷困村落回来,海青的袍摆沾有泥巴与牛粪味。古阿霞对她的第一个印象是不高且偏瘦,但眼睛无比清亮。

“有没有办法,让你的朋友不要再砍下去了?”住持说。

古阿霞致上歉意,并强调帕吉鲁平日是安分与沉默的,绝非这般失控。“其实,我打了他一巴掌,他生气了。”她最终说出了,暴露私事是要更坦然地面对变化,甚至找出解决方法。

“你那时的怒气应该很大,才会打人吧!”

“我实在咽不下气。”

“现在心中还有怒气吗?”

“没了。”古阿霞沉默一会,说出原因,“我那时候要捐一些钱帮助你们盖医院,可是他不肯。”

“他想留下钱来盖自己的学校吗?”

“也许吧!他拗起来的时候,话都说不清楚。”

“一个善念与另一个善念,也会有冲突的时刻。现在,你的愤怒没了,你的善念更清明,能帮助你的朋友看到自己的行为,这里的人没有比你更能了解他。如果我想得没错,你盖学校多少也是为了帮助他吧!”

古阿霞觉得内在被看穿了,无须言语答复。她再次整理心思,冀盼帕吉鲁安稳下来,阻止他砍树发泄。她反复思索后仍无解,但是有个灵光浮现,那是老祖母在山上校园教她的同理心,静下心来,试着和对方的频率搭上线。当彼此不是“你在岸,他在河”,而是落在同条乱流上颠簸,你便能预期下一刻的变化。古阿霞盘坐下来,把手放在膝盖,定静地看着帕吉鲁。

帕吉鲁砍树的消息传了开来,附近几位村民赶过来。他们走进农场,妇女安抚僧侣的心情,几个男人靠过去叱喝帕吉鲁。黄狗还以颜色,激烈狂吠,作势要咬过去。

帕吉鲁蹲下,摩挲树根部位的巨大树瘤,心中说了些话,好像现在开始要跟树恋爱,然后他起身,给了斧击。树颤巍巍了,光火流动的树晃动。僧侣们再也无法是慈眉的菩萨,紧张地跳脚念阿弥陀佛。有个男人跑去报警,剩下的几位讨论如何引开黄狗,再抢下帕吉鲁手中的斧头,最后有人从仓库拿出两把锄头,冲突一触即发。

“各位大德,放下锄头吧!就让他砍树吧!”住持说。

“上人……”

“我也不舍,但是仍学着放下,要是有人受伤了,我会更不舍。这棵树受到的伤害,也是我们共同的修行。”

一切陷入沉默,除了消极地念佛号回向,已无作为。

古阿霞这时从地上跳起来,回头对僧侣们说:“他不是砍树,或许开始时看起来很像,但他在做更特别的事,他帮树开刀,医某种病之类的。”古阿霞的结论让僧侣与村民感到不可思议。

“我们会选在这盖精舍,多少也是先前长在这里的美丽茄冬给的因缘。前年开始,它再也不开黄绿色的花蕾,果实没了,叶子更是稀疏。这是自然法则,凡有生有灭。因此我常抚摸这棵树,跟它说些话,希望减轻它的痛苦。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是树生病,怎么医?”

“这很难说,我的朋友不会随便砍一棵树,如果要砍,一定有原因。医生打开病人肚子是残忍的,但是有目的,我看他往树洞里劈便想到这点。”

“所以,你事先也不知道他要干吗?”

“是的。”

“太奇妙了,只有走在同条修行道路的两人,才不需言语。”

在火光的那端,帕吉鲁把树根盘的几团灵芝斫去。灵芝是病征,这些家伙能截走养分,还好地面没有长出菇菌,要是这样,意谓地底的树根腐烂了。树洞内壁的腐朽菌也慢慢被他刨净,露出鲜润,他拿火烧上几回,直到碳化结疤。那些拿锄头旁观的男人,在古阿霞指挥下忙着把土锄松一些,好让树根呼吸。帕吉鲁从寺院后方杂林砍竹子回来,固定茄冬,这样少说能挺得上些风雨。僧侣们端出了茶水与绿豆糕,大伙都不客气地享用。古阿霞尚有些顾忌,不吃供佛或普度食品,如今肚子饿瘪了,也就吃了。

“他说,做了竹架支撑,可以稳住树干。大家就尽量不要靠近它了,让它多休息。”古阿霞帮帕吉鲁说了话。

帕吉鲁动起了嘴皮,古阿霞费心地读唇语,还贴过去听。她听到某种硬币与牙齿的撞击,看到他泥污的脸颊上有一圈淡红的痕印,显然那掌打下去时,硬币是搁在腮帮子。她有点想笑,勉强憋在心,嘴上频频说:“我听不到,我听不到你说的。”

砰一声,柴火又爆裂了,一群星火往外炸散。古阿霞吓得跌进他怀里,急着挣脱出来,让所有人都看到这一幕。大家都笑了,有个男人打圆场地说:“火光太抢眼了,没看见发生了什么事。”

凌晨近四点,执掌课诵的香灯师父敲起木板,庄严唱出《叩钟偈》以唤醒僧侣们到大殿做早课。钟声鼓响,比丘尼就着佛龛灯火,礼拜《法华经》为日常功课。古阿霞被板响唤醒,躺在床上,对佛教规律不熟的她,保持清醒来应付接下来的活动。过了好久没有人敲门,再也睡不着的她想做基督晨更,去到个僻静之处祈祷。她开门去找帕吉鲁。

在大寮(厨房)负责伙食的师父,忙着起火烧饭。古阿霞经过时报以微笑,然后爬进屋后的帐篷。帕吉鲁睡翻了,嘴里的银币掉在肩膀附近。她一手撑地,好横过他的身子,用另一手捏起银币,心想这太诡异了,昨夜争执的东西,现在不费吹灰之力到手。但尴尬来了,帕吉鲁醒来瞪着她,两人距离近得能感受鼻息呼在脸上的寒毛。古阿霞小心地将两人视线交集的硬币塞回帕吉鲁的嘴巴,糖果回到物主了。

“早,可以陪我去‘跑香’吗?”她说。

那是什么?帕吉鲁傻了,经过解释才知道是散步。可是,哪有一早散步?也好,走吧!他穿上外衣,钻出帐篷,看着天空星际预估现在是凌晨四点半。他提汽化灯前进,用长棍子拨开树林下沾满晨露的杂草,裤管仍湿了,足堪慰藉的是绿绣眼与红嘴黑鹎一路吟鸣。

“停,”经过十几分钟的路程,古阿霞喊停,“你经过几种树?”

帕吉鲁回头用棍子指了来时路,他说那有三棵榕树、两棵苦楝,还各有一棵乌桕、贼仔木与构树,更远处就难辨了。他的敏锐感知如阳光亮透了树林,古阿霞眼里仍一片黑暗,她想找某种树。

“有种树开花了,找出它在哪里。”

“槟榔?”

“不是,槟榔在夏天与秋天开,味道比较浓。它的味道很淡,很淡,像是混着青芭乐与紫苏的味道。”

“油桐花?”

“千万不要在紫苏与芭乐间,加入橘子甜。”

帕吉鲁闭上眼,双手抱杖的那端放在丹田,每次的呼吸很沉缓,直到发梢与脚趾甲都参与了这项活动。他喃喃地说:“开花的树呀!淡香的树呀!你开在孤单的夜里,告诉我你在哪,让我去靠近你。”他闭上眼,用嗅觉在林子里迷踪了一会,最后朝山脚走去。近山棱线压迫人的视野,虫鸣在日出前接近高潮,人间灯火在远处亮起,更远的田畴沉淀着淡淡的镜光,帕吉鲁最后停在一棵绽蕊的树前,抚摸皴裂的树皮,甚至感受到它坚硬得入水必沉的材质在风中微颤。那是俗称“毛柿”的台湾黑檀。

毛柿、槟榔与面包树,是邦查的土地之树。开花的毛柿有定静之味,丰润了干涸心灵,古阿霞更靠近它的话,内心会更柔和,她对帕吉鲁说:“站在树旁,伸出你的手,现在你就是一棵树了。”

帕吉鲁不懂缘由,不久懂了,伸出去的手挂上了由古阿霞脖子解下的圣经十字架项链。

古阿霞跪在积满落叶的地上晨祷,双手合掌于胸,“感谢天父,在过去磨难时的看顾,今天是感恩的日子!求主保守帕吉鲁平安度过一天,今日所做,求主引导,叫他不在灵命上跌倒。奉主耶稣圣名祈求。阿们!”

祈祷第二回时,天亮了,海拔1267公尺的北加礼宛山染了橘光,几只斑鸠冲破树冠,朝南盘旋,羽翼的金属泽光落在另一片野地。慢慢地,世界又还原成干净明亮的一天,阳光越来越浓,树间露水被点成万花筒灯饰。黄狗追到林边,为着什么吠着,也许是蜻蜓,轮廓在折光中曝光晃动。两人有些感动,独自看尽多少回的日出,此刻共享,无须言传都心有灵犀了。帕吉鲁更是如此,那些祷告词与晨曦回荡内心而成为最鲜爽的记忆了。

当古阿霞回到佛寺,空寂无声。风吹门板,枯叶的风卷响清脆单调。僧侣们不在,在的是晨光从窗户照满了餐厅。古阿霞问寺里的常众“师父去哪了”,仍得不到答案。餐桌上放了两碗粥与三碟菜,用纱网罩住,纤尘在晨光中激舞。古阿霞安静地用筷尖勾着粥吃,吃得匀,吃得干净。帕吉鲁捧着碗,那枚碍口的钱被吐出来塞到粥底,他站在窗下一边啜一边观察,直到碗底露出银币,仍看不出窗外的端倪。

比丘尼会去哪了?古阿霞问。

尼姑都到哪了?他想,把碗底的银币夹起来,放进嘴里。

饭罢,古阿霞回房收拾细软,出门前,有个动念,把探险帽搁在床头。无论如何她会回来拿帽子,她这样告诉自己。动念之间,她得补上几个脚步,才能追上往南走的帕吉鲁。

他们要回海星中学,去问捐出银币的女孩,这钱币是捐给帕吉鲁还是古阿霞的。如果是后者,拥有主导权的古阿霞会捐出来。

① 对天主教修女的称呼。

② 由于美国人的时间安排给人悠闲的印象,所以用“美国时间”一词表示充裕的时间。——编者注

③ 白腹秧鸡,闽南语。

④ 受日语影响的词,几趴即多少百分比的意思。——编者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