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道格拉斯在哪儿?

1944年7月26日,星期三,下午3:00,美国海军重型巡洋舰巴尔的摩号(Baltimore)在珍珠港停靠,受到夏威夷一大群民众山呼海啸般的欢迎。舰上载有一位贵客,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他虽然刚刚大病一场,还要启动选举活动,为第三次连任做准备,但仍然抽出时间,带着少数内参顾问来到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驻地,与美军高级将领商讨未来的战略。

第一个走上前迎接这位坐着轮椅的总统的人是时年59岁、担任美军太平洋战区最高指挥官的海军上将、得克萨斯人切斯特·W.尼米兹(Chester W.Nimitz)。美国向日本宣战后,尼米兹凭借处变不惊、刚毅坚定的领导力,扭转了战争初期的颓势,取得了一系列海战、陆战的胜利,为美军一雪前耻。他率领一队高级军官,大步走上登船跳板,与罗斯福总统热情地握手。总统没有寒暄,开口就问:“道格拉斯在哪儿?”

罗斯福口中的道格拉斯是时年64岁的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时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指挥官,也就是那位性格有些离经叛道的美国将军。他以固执己见闻名,在1942年初没能抵挡住日军的进攻而丢掉菲律宾,却因“卓越的战场指挥”而获得以国会名义颁发的“荣誉勋章”(即美国最高军事荣誉),引发极大争议。有些人甚至指责麦克阿瑟临阵脱逃:1944年5月,扼守着马尼拉湾入口的要塞科雷希多岛(Corregidor)失陷,美国和菲律宾共1.1万守岛士兵沦为日军战俘,而在此之前,麦克阿瑟就已经离岛而去。实际上,麦克阿瑟离开科雷希多岛,完全是因为接到了罗斯福的命令。自此之后,他就一直不知疲倦地工作以图挽回名誉。在稳固了澳大利亚的防守之后,他转守为攻,占领了新几内亚(New Guinea)和阿德默勒尔蒂群岛(Admiralty Islands)的大片地区。麦克阿瑟之所以会来到夏威夷,是因为他想要说服罗斯福总统同意将菲律宾列为美军下一步进攻的主要目标,那是他立誓要“解放”的国家。

飞机降落后,麦克阿瑟发现自己快要迟到了,于是不停催促那些驾驶摩托车护卫敞篷车的警察,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护送到港口。麦克阿瑟的车队拉着警笛,总算在总统一行人下船时赶到了港口。“嗨,道格,”罗斯福说道,“这大热天的,你怎么穿着皮夹克啊?”

“唉,”麦克阿瑟答道,“我刚从澳大利亚飞过来,那地方可冷了。”

接下来的战略研讨会在一个大房间内举行,墙壁上到处都贴着太平洋战区的地图。尼米兹第一个发言,将他的上司、美国舰队总司令、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海军上将欧内斯特·J.金(Ernest J.King)制订的方案公布于众;该方案主张绕过菲律宾,把台湾岛定为大规模进攻的下一个目标,在拿下台湾岛后便可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实际上,这同样也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另外两位成员的观点。陆军上将乔治·C.马歇尔(George C.Marshall,隶属于美国陆军)、陆军上将亨利·H.阿诺德(Henry H.['Hap'] Arnold,绰号“哈普”,隶属于美国陆军航空部队),他们全都认为,绕开菲律宾是一条捷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击败日本。其实,在召开会议时,尼米兹本人并不觉得这是一套行得通的方案,他认为美军应当首先占领西加罗林群岛,然后再进攻菲律宾中部和硫黄岛。只不过,尼米兹过分注重上下级关系,在会上极力为金制订的方案辩护,就好像他才是方案真正的制订者。

麦克阿瑟应对自如,没有借助任何笔记资料,就对局势做出了透彻的分析;他指出,与台湾岛相比,菲律宾群岛的主岛吕宋岛(Luzon)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只要占领该岛,就可以切断连接日本与其南方海外占领区的海上交通线。然而,如果绕过吕宋岛,那么,驻扎在该岛的日军就会不断出动轰炸机,无论是占领台湾岛的美军,还是驻扎在其他地方的美军,都会因此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尼米兹同意麦克阿瑟对吕宋岛战略意义的分析,但在罗斯福提问时答道,他认为这两套方案都行得通,可以二选一。会议最终敲定了一套折中方案:用部署在西太平洋的现有兵力收复菲律宾群岛,而进攻台湾岛的计划则延期执行。麦克阿瑟大喜过望,他认为总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完全中立”,而尼米兹则不偏不倚,展现出“无可挑剔的公正性”。

在夏威夷期间,罗斯福接到邀请,计划前往尼米兹位于马卡拉帕山(Makalapa Hill)的官邸共进午餐。然而,由于特勤局认为官邸不符合安保标准,美国海蜂工兵队的500名士兵奉命对其大修,不仅重新粉刷了墙面、翻新了洗手间,甚至还在官邸后边新修了一条路,让罗斯福总统的勤务人员能够悄悄地把总统从专车上抬下来搬到轮椅上。除了总统和尼米兹将军,还有许多陆军和海军的将官参加午餐会,如果把他们肩章上的将星加起来,足足有136颗。但是,当他们坐在餐桌前,喝着马提尼鸡尾酒,享受着当地特产美味的鲯鳅时,所有人对总统糟糕透顶的健康状况都一无所知。

小西蒙·巴克纳中将坐在罗斯福的右手边。他刚刚获得任命,成为美军第十集团军指挥官,准备率部攻打台湾岛,是午餐会的贵宾。他在日记中写道:“总统谈吐幽默,在场所有人都放松下来,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他还写道,总统“看起来气色不错,只是在举起鸡尾酒杯时,手有些微微颤抖”。比起巴克纳,早已返回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对总统健康状况的评估可就要显得更加悲观了。“总统虚弱得只剩下了一副躯壳,”他对妻子琼说道,“估计过不了六个月,他就要撒手人寰了。”

罗斯福珍珠港之行的实际作用是,让陆军和海军执行看似统一却又并不一致的战略:麦克阿瑟将会继续沿着菲律宾群岛及荷属东印度北上,而尼米兹则会取道中太平洋,步步为营逼近台湾岛,而第一步就是占领帕劳群岛的佩莱利乌岛。陆战一师、陆军第八十一师先后登岛,经历两个月的苦战,克服日军利用洞穴和地下通道构筑防御体系所制造的巨大困难,最终于1944年11月末占领佩莱利乌岛。

此时,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1944年9月11日到16日,罗斯福总统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以及英法两国的联合总参谋部人员前往魁北克(Quebec),召开“八角会议”;会上就许多问题达成一致,其中包括击败德国后让英国成为对日作战全面合作伙伴的决定。丘吉尔倾向于派兵横渡孟加拉湾,收复新加坡和马来半岛,一雪英军在1942年初溃不成军输掉马来亚战役的耻辱。罗斯福提出了不同意见,指出美军的“跳岛战术”已经在太平洋战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能够绕开类似新加坡这类日军重兵防守的据点,待到胜局已定后再回过头来消灭这部分残敌。然而,与此同时,罗斯福压制住了金上将对英国为分配胜利果实“在即将取得胜利的最后时刻加入对日作战”的不满,准备接受丘吉尔提出的让英国海军在中太平洋支援美国海军作战的提议。

获得这一让步后,丘吉尔及其参谋人员都很满意,决定让美国独自确定盟军在太平洋战区的最佳进攻路线。9月15日,八角会议还没有结束,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便授权麦克阿瑟提前执行占领菲律宾莱特岛的作战计划,把开始时间从原定的12月20日调整为10月20日。此时,美军内部仍然有这样一个共识,即一旦麦克阿瑟占领了菲律宾,那么尼米兹就会执行进攻台湾岛的“河堤作战计划”。

然而,这一观点很快就会发生变化。

尼米兹发现了更好的战机。他认为应当放弃攻台计划,直接以菲律宾为基地,北上进占琉球群岛(Ryukyu)、小笠原群岛(Bonin),继而攻打日本本土;并在9月16日把该想法汇报给上级指挥官,征求他们的意见。美国陆军太平洋战区的指挥官小罗伯特·C.理查森(Robert C.Richardson Jr.)中将十分赞同尼米兹的看法,认为攻台计划不仅偏离主要的战略目标,还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应当立即叫停,转而采用兵分两路的方案,分别从吕宋岛、马里亚纳群岛出发,攻占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只要美军最高指挥部决定采用这套方案,麦克阿瑟就可以在攻占莱特岛后出兵吕宋岛,使其成为美军设在菲律宾群岛的航空兵及海军基地;这样不仅可以切断日本的航运路线,还能消除驻台日军带来的威胁。然而,只有完成了下一步作战计划,也就是攻占位于日本本土以南700英里的琉球群岛和位于琉球以东的小笠原群岛,美军才能对九州岛和本州岛进行大规模的空袭,而大规模空袭则是在日本本土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必要前提。

美国陆军航空部队指挥官米勒德·F.哈蒙(Millard F.Harmon)中将认为理查森的观点很有道理。他指出,比起攻占台湾岛,攻占琉球群岛能够大幅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资损耗,还能起到相同的战略效果,让航空兵获得基地用以轰炸日本本土。巴克纳指出,他指挥的第十集团军缺少后勤支援力量,无法执行攻打台湾岛这样规模巨大的两栖登陆行动,而这成为“河堤作战计划”遭到弃用的最后一根稻草。

9月29日,尼米兹在旧金山与金上将会面,重申了上述观点。尼米兹指出,“河堤作战计划”的替代方案是,依次占领吕宋岛、硫黄岛、冲绳岛,不断向日本人施压。与此同时,只要命令航空母舰舰载机持续轰炸台湾岛,就可以消除驻台日军带来的威胁。金上将问为什么必须占领硫黄岛,尼米兹的解释是,硫黄岛与日本本土的距离在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占领该岛之后,战斗机就可以为计划1945年轰炸日本本土的B-29巨型轰炸机护航了。

金接受了尼米兹的意见,并在10月2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同僚提出:考虑到太平洋战区的人力、物力并不充足,再加上在击败德国前陆军部不愿向太平洋调拨额外的资源,所以太平洋战区应当暂缓攻台计划,优先占领吕宋岛、硫黄岛、冲绳岛。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了金的提案,于次日下达命令,要求尼米兹占领琉球群岛的“一个或多个岛屿”,把作战计划的开始时间定在1945年3月1日。占领琉球群岛的目的是:第一,建立航空兵及海军基地,袭击“日本本土以及通往本土的航运路线”;第二,为在临近中国东海的海域开展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第三,切断连接日本本土与日本以南和以西的海外占领区的空中及海上交通线。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后话,美军必须首先“攻占冲绳岛,击退日军有可能发起的反扑,在岛上建设必要的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