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端阳公主的闹剧最终以那位祁书生被赶走作为结尾, 成王一派大获全胜,还获得了不少的关注度。
公主怕丢人现眼,独自在家里蛰伏。
京城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没有了这两尊大佛相斗, 就连平日里工作都好做了许多, 表现在凌恒身上, 就是他下值的时间早了许久。
回家之后, 就负责与宁淼与宁木玩耍,有时候教两个小朋友读书和写字。
宁淼如今已经十岁, 在书法上颇有天赋。自从她八岁那年, 宁颂第一次将字帖交给她之后, 这些年来小姑娘读书习字勤耕不缀。
到了如今, 在习字上已经颇有风采了。
在习字上, 凌恒请了一个先生回家, 专门给宁淼讲课。
“我们学的都是科举仕途上的东西,目的是为了考试。女子原本就生活不易, 倒不如学一些让自己高兴的东西。”
所谓的高兴的东西, 就是除了基础的识字、道理之外,随便供宁淼挑选。
宁淼最终选的是习字和练武。
习字是她一直以来做的事情,她短时间内不想放弃。而练武,一是为了强身健体, 二则是自保。
凌恒专门托临王府的关系, 找了一个武艺高强的女武师来教她。
“术业有专攻。”
女子在练武上会出现什么问题, 自然没有比同性别的老师更加了解。
有了师父,宁淼自此之后就忙了起来。偶尔在不读书的时候,宁颂也会观察宁淼上课。
小姑娘与小时候一样,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
那位武夫子刚开始得知是来教凌府的小姐时,心中颇为忐忑, 当真教了两节课之后,才喜笑颜开。
宁淼不但根骨好,悟性也是一等一的。
何况,宁家一家人对于她都非常客气。
收徒不易,她将宁淼当成了能够传衣钵的徒弟。
凌府的几位成员们各忙各的,在京城的劲风之下,竟然安安稳稳地过了一个月的时间。
到了六月最后几日,朝堂里有了新的变动。
许久不上朝的皇帝,逐渐重新开始处理政务,虽然无法做到往日那般日日上朝,但也不再是以往那般病恹恹的模样。
“听说是皇上派人找了名医。”
皇帝的病情如何,对京城里的局势影响极大。最开始,皇上病急如山倒,看上去似乎顷刻之间就会驾崩的模样。
那时候,无论是皇帝本人,还是京城里的王公大臣们都开始思考储位的归属。
可谁知道,储位之争持续了多半年,公主与成王之间没争出一个结果,反倒是皇上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
这怎么能不让人感慨。
皇上的身体对政局的牵扯是立竿见影的。
在他重新上朝之后,在处理杂事之外,下了一道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旨意:催促储玉进京。
先前,储玉在边疆立功,捷报传回了京城,就有皇上征召储玉回京的命令。
然而那时候是刚刚五月,边疆打完仗不久,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善后。储玉进京的时间一拖再拖。
后来,见朝廷里没有了后续,储玉就更不着急了,慢吞吞地与人交接,还在边疆采购了不少东西。
等催他进京的旨意赶到时,他才刚刚离开边疆几日。
“走吧,别让皇上等久了。”
京城与边疆之间隔着千里,在足够的后勤保障下,储玉一行人快马行进,一路走了小半个月。
到了七月初,终于进了京。
作为临王府世子,皇上的亲侄儿,在理论上可能获得继承权的重要角色之一,储玉一进京,就被召进了皇宫。
等到半日之后,才被放出来。
他婉拒了宫里帮他安排住宿的建议,晚上住在了凌府。
一是因为一直以来凌恒都是临王最信任的人之一,双方有着过硬的交情;二,也是更重要的,是储玉想要见一见宁颂。
许久没见,他有太多的话想要同宁颂说一说。
“先吃饭吧。”
开了门,将储玉迎进来,宁颂看了自己风尘仆仆的好友一眼,开口道。
“……行。”
于是,那些关于朝堂关于天下大事的讨论还没说出口,储玉就被塞进了澡堂里。
沐浴、换衣服、吃饭。
等坐在饭桌前,储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作为世子,储玉在边疆的生活并不差,有单独的帐篷,也有军中分来的勤务兵专门照顾他的起居。
然而,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在边疆也好,在皇宫里也罢,他整个人身上的弦都是紧绷的,唯有此刻坐在了饭桌前,能够卸下身上的包袱。
“吃点儿,看看喜不喜欢。”
给这位炽手可热的世子做什么饭,韩管家是提前询问过宁颂的。宁颂想了想,说了几个临州的食物。
都是老百姓们餐桌上常见的。
“随便做一做就好,他不挑剔的。”
果然,宁颂提议的家常食物得到储玉的喜爱,饭菜刚一上桌,他的筷子就没停过。
“你也吃点儿。”
宁颂转过头,同凌恒说道。
食不言寝不语,三人在吃饭时都没有说话。
边疆气候不好,食物种类不多,到了那里,储玉也只有入乡随俗,有什么吃什么,临州的食物是许久没有碰了。
相比之下,凌恒竟然也吃了不少。
面对宁颂好奇的目光,凌恒笑了笑:“你忘了,年轻时我在书院求学,吃的也是这些。”
那时候,食堂还没有改革,就一个大师傅,除非他们自己想办法打牙祭,否则大部分时间都得吃食堂统一做的食物。
说到这个,白鹿书院的学子们都应该感谢宁颂才对。
吃完了饭,凌恒将两人请到了书房里说话。
书房的另一侧,摆着一个宁木学习的书案,见大人们进来,宁木同储玉打了声招呼,然后偷偷溜走了。
储玉欲言又止。
自始至终,他一直知道宁颂与凌师兄关系好。
到了京城,宁家一家人没有住所,借住在凌府理所应当。可问题是,今日他发现的种种细节,似乎都在说明双方的关系不只是借住这么简单。
储玉忍不住看了宁颂一眼。
将脑海中的疑问抛开,储玉说起了自己在边疆的日常,与今日进入皇宫的细节。
原来,储玉在边疆经由不懈的努力,终于站稳了脚跟,原本再待一阵子,可没想到被皇上召进了京城。
离开时,那位被他救过命的统帅专门找他说话,让他关注皇上的病情。
“我希望边疆不要乱。”
临走的时候,统帅是这样说的。
而能够给储玉提醒,明显是某种程度上表达出了自己的倾向。
“这……”
“边疆的军费被朝堂拖欠过。”除了为自己找一个退路之外,统帅与公主与成王都有过冲突,这也是原因之一。
皇上的身体原本就是所有人都需要关注的点,统帅专门又提一次是什么意思?
时间紧急,储玉不好去信问临王府,于是只好自己打起精神,注意观察。
谁知道阴差阳错间,在他面圣时,还当真观察到了一些端倪。
“圣上见我时似乎刚刚睡了午觉,面色泛红,步态悬浮。”
七月份,原本就是相当炎热的天气,可皇帝似乎分外怕热一样,不但殿内放了许多冰盆,还有人不停地给他扇扇子。
“……你是说?”
储玉沉声道:“当年我在青川县时,曾经见过不少这样的症状。”
那些人,大多数人都是服食了具有成瘾效果的药剂。
也只有这些药剂,能够让一副干枯的躯体重新唤醒活力。
“这件事一定要保密。”凌恒拧眉,说道,“现在先把这个话题打住。”
并不是他们不相信储玉,而是这个话题太过于惊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很难再讨论下去。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话,那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了。”
他们没有忘记,如今短暂的安宁,来自于皇上身体的好转。
可若是皇上是靠着特殊的、拥有后遗症的药物使得自己恢复精力,那么皇上本人的动机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更何况,储玉如今也在京城里。
“和王爷发消息。”凌恒说道,“别用平日传信的渠道。”
如此关键性的消息,若是被截获,毫无疑问会后患无穷。
“我知道,我有专门的方法。”
那是他在离开临王府时,临王交给他的。
“要保密,但也不要太紧张,免得被看出来。”宁颂建议说。
“我明白。”
在边疆经历过生死之后,储玉如今也是一个沉稳的大人了。
由于这一场谈话太过于沉重,导致这一晚上三个人都没有睡好。只是第二日醒来,宁颂仍然请韩管家带储玉出门逛一逛。
“既然什么都没有发现,到了京城里,不出去走一走反倒是奇怪。”
“别忘了,在被认回王府之前,你是个小老百姓。”
听到宁颂的话,储玉灵光一闪,明白了宁颂的意思。
他在边疆建了功不错,但与他见识短浅,与权贵阶层格格也不冲突。
于是,储玉在韩管家的陪伴下,逛了一整日的京城,买了两车东西回家,看上去完全是一个没见过市面的土包子。
这一副模样似乎也安了宫里的心,第二日,宫中赐了不少东西。
就在储玉到来,搅乱了京城风云时,宁颂这个名字莫名其妙出现在了许多人的案头,受到了关注。
临王府世子微末时结识的好友,户部侍郎的嫡亲师弟,白鹿书院院长的关门弟子。
任何一个头衔,看上去都颇有含金量,更何况这三个头衔还集于一人之身。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宁颂还是一个举人,一个还未进入官场,没有官职的人。
似乎正是要显示这一点所言非虚似的,没过多久,宁颂就收到了一封重量级的邀约。
端阳公子邀请他后日去西郊庄园赏花作诗,除他之外,全京城有些名气的学子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