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纽约时间当地晚上11点,经过十三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后,飞机在一片璀璨的夜色中缓缓降落在肯尼迪机场,滑行的时候,空嫂快速流利又不失温柔地播报着纽约的地面温度和转机乘客的注意事项,即使是顾靖扬这样自小离家再独立也没有的男人,也不免有些“回家了”的激动。

飞机停止滑行,停靠好之后机组打开机舱门。头等舱和商务舱的旅客先下飞机,走到门口的时候,服务了一路的空姐甜甜地对他微笑:“Welcome home.”

顾靖扬也开朗地报以微笑:“Have a good evening.”

空姐被他的笑容煞到,更加甜美的微笑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位乘客下机,以至于乘客们下机的时候都在纷纷讨论:

“UA的服务真好……”

“比咱们国内的航空公司强……”

“不是听说美国的航空公司服务态度很差吗?看来网上的谣言不能信啊……”

之类的。

顾靖扬提着行李走出海关,人群中有人向他招手:

“Andrew! Andrew!”

顾靖扬望过去,接机的人群中,一个粉扑扑的小娃儿骑在一个斯文儒雅的男人肩膀上,兴奋地冲他招手。他朝那边走过去,小娃儿已经迫不及待地从长辈身上下来,以无比的热情朝他扑过去:“Andrew!!”

顾靖扬疼爱地抱起小娃儿,亲了亲他粉嫩的脸颊,用中文道:“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要叫‘叔叔’,懂吗?”

“但是Daniel都管David叫David呀。”小娃儿的大眼睛扑闪扑闪地传达着疑惑。

Daniel是小娃儿幼儿园里的朋友,David是Daniel的叔叔,也是顾靖扬的朋友。

“那是因为他们是美国人呀。”顾靖扬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左手来跟走过来的长辈拥抱:“爸爸!”

“你妈妈说你刚下飞机一定会饿,所以她留在家里准备宵夜。”

“哥呢?”

“最近医院比较忙,他已经两天没回来了。他说明天晚上一定回家和你一起吃晚饭。”

顾靖扬温驯地点头:“其实您不用来接机也没关系的,这么晚了。”

“傻话!这么客套的话,像一家人说的吗?在你妈妈面前可不能这么说话,她会伤心的。”

“爸爸……”

顾时鸿拍拍他的肩膀。

三个人到了停车场,为了照顾小娃儿,顾靖扬和他一起坐到后面,让爸爸当司机。

“爷爷,我们不是美国人吗?”小娃儿奶声奶气地问,他一路都在想这个问题,但是怎么想都不明白啊。

顾时鸿笑出来。

“我们当然是美国人,叔叔的意思是,让你不要忘记,我们也是中国人。”

小娃儿听了之后更加疑惑了,他把脑袋整个凑到驾驶座前:“我们既是美国人,也是中国人吗?”

顾靖扬把小朋友的身子揽回来:“小天,让爷爷专心开车。爷爷的意思是,我们是美国人,但是我们的祖先是中国人,而中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有很多很美丽的传统,所以呢,我们也要把这些传统继续下去。”他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着。

“这样传统才不会消失吗?”

“是的,小天真聪明。”顾靖扬宠溺地刮刮小娃儿的鼻子,对他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感到非常满意。

顾家现在住在曼哈顿上东区的一个高级住宅区,从肯尼迪机场出来后往西北走,穿过皇后区,没多久就到了。相较于周边那些门卫森严的豪宅,顾家的两层小洋房显得有点过分朴素,但这只是外表看起来而已。

顾靖扬的爷爷顾长晔是第一个在美国受完高等教育之后在华尔街发迹的中国人,他还在世的时候,顾家甚至拥有长岛的一片私人沙滩。不过后来顾时鸿没有继承父业,他自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系毕业之后就留校任教,一生致力于学术,由于在经济学领域的卓著声望,90年代民主党执政时他曾担任白宫智囊团的首席,是美籍华裔的第一人。他的太太张蕙玲则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从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就嫁给顾时鸿,从此在家相夫教子。

顾长晔去世之后,顾时鸿把父亲留下来的大部分产业卖掉,捐给一家他长期担任顾问的儿童教育基金,只保留下来这幢父亲生前住的时间最长的房子,也是顾家人回忆最多的地方。

和大部分的美国家庭不同的是,顾家人一直都是三代同堂住在一起。靖扬的哥哥靖岳对此没有所谓,他的工作忙,家里离医院又近,没有必要到外面瞎折腾。对此,身边的朋友难免不解,对于美国人来说,只有那种长不大没出息的男人才跟父母住在一起,但是顾靖岳何许人也?他只淡淡地说:“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独立,是外强中干的表现。”境界之高低立现。

靖扬的个性倒是跟哥哥不同,他更在意个人的生活空间。但是他自16岁远赴加州之后,一年之中在家里住的时间几乎不超过一个月,每次回家,最大的头疼就是怎样安抚思念儿子的顾妈妈,怎么可能还会想要往外搬。

譬如现在——

“儿子……”

车才刚停好,顾靖扬一打开车门,就看到妈妈从家里奔出来,显然已经在窗前等了好一会儿了。

“妈,外面冷,您怎么不在屋里等呢?”顾靖扬搂着妈妈往屋里走,一边轻声劝着。

那边顾时鸿已经把儿子的行李从后车厢拿出来,对小孙子招招手——宝贝,现在奶奶和叔叔可都没空理你咯。

“你今年一年都没回来过,以前在加州,一年还回来几次,现在去了中国,回来的越来越少了。”顾妈妈不满地碎碎念,一边看向幼子:“又瘦了,你一定没有好好吃饭对不对?”

“怎么会?我不挑食的您又不是不知道。”

顾妈妈当然知道自己儿子好养到什么程度,基本上只要是看起来正常的食物,他都能够接受,但这并不表示他吃什么都一样开心。

算起来,这个儿子什么都好,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照顾自己,如果不提那个的话……想到这里,顾妈妈叹了一口气。

“儿子,肚子饿了吧?妈妈给你炖了鸡汤。”

“好,我洗完澡就去吃,爸妈你们先去睡吧,我们明天再聊,我这次要回来半个月呢。”

“半个月很久吗?”顾妈妈瞪了他一眼。顾靖扬哄小孩子一样又哄了顾妈妈半天,才把老人家劝去睡觉。

第二天晚上,顾靖岳和太太沈怡昕都准时回家吃团圆饭,沈怡昕的肚子里已经在孕育第二个宝宝,6个月的身孕让她看起来充满了孕妇特有的圣洁光芒,跟平时职业女性的飞扬神采截然不同。顾靖扬跟嫂嫂一年没见,突然看到她的肚子又鼓得那么高,不免有些错愕。

“Wow!”半天,他的脑袋里只挤出一个感叹词。

“来,给你摸摸。”沈怡昕大方地把弟弟的手拉过来放在自己的肚皮上。

顾靖扬的手贴在嫂嫂的肚子上,敬畏地感受着里面那隔着一层薄薄的肚皮传递过来的生命力。

沈怡昕的肚皮突然动了一下,把顾靖扬吓得手立刻挪开。沈怡昕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她哈哈笑道:“宝宝在跟你打招呼呢。她最近可爱动了。”

一旁的小娃娃凑过来:“妈咪,我也要跟妹妹打招呼。”

大家都笑了。

“靖扬,你有喜欢的人了吗?”沈怡昕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沈怡昕进顾家门快7年了,从来没有看他带任何人回来过,也极少听到他说起过自己的交往对象。不管靖扬喜欢男生还是女生,这样的情感生活都似乎不太健康。

顾靖扬几乎是下意识地看向了妈妈。张蕙玲的眼睛里也满是关切,却掩不住一丝丝的慌张。

顾靖扬收回目光,对嫂子笑道:“目前没有。”

“靖扬,你不是打算要当和尚了吧?还是说……你不喜欢中国的男孩子?”

“不是的,我只是比较忙而已。嫂嫂你也知道的,在海外成立分公司,刚开始的时候都比较辛苦的。”

“你从第一年就是这样跟我说的哦,都已经五年了耶!”

顾靖扬苦笑,妈妈都已经逃到厨房去了,他对大哥使了个眼色,顾靖岳立刻劝太太道:

“怡昕,靖扬自己有分寸的。你不是也常常说,感情的事需要缘分吗?”

他想起来一个正事,转头问靖扬:“你这两天有没有空?弘锐和弘柏都想见见你。”

“弘柏在纽约?”靖扬有点意外,方弘柏从去年开始就在忙他的全球巡回演唱会,算起来他们也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了。

“他回来一个多月了,但我也还没见过他,听弘锐说他一直在录音室闭关做唱片。前几天我在医院碰到弘锐,跟他说起你要回来的事情。昨天他给我打电话,说弘柏闭关结束了,他知道你回来了很高兴,看哪天大家一起约出来吃个饭。”

“我都没有问题,看你们的时间方便吧。”

“那就约明天吧,他们过两天要回罗彻斯特过感恩节。”

“好。”

顾靖扬会和亚洲巨星方弘柏认识,完全是因为两家哥哥的关系。

方家大哥弘锐和顾靖岳是哈佛的校友。当年顾靖岳顶着哈佛荣誉毕业生的光环升入医学院的的时候,方弘锐已经是医学院的明星,虽然一个研三一个研一,但两个人都来自纽约州的华裔家庭,背景相似、志趣相投,自然很容易就认识了。

起初两人的友情仅限于学校里面的学长学弟的关系,并没有什么私交。毕业后两人碰巧去了同一家医院,交情才迅速升温,并很快发展为两个家庭的友谊。那时候顾靖扬已经去了加州,对于哥哥这个至交好友,他只有每年回纽约的时候见过几次,印象不深。也听说过方弘锐有一个弟弟在亚洲做音乐,是个颇有名气的歌星,但也只是听说而已。

顾靖扬是到了北京之后才跟方弘柏熟起来的,那时他初来乍到,方弘柏在中国住了十年,已经算得上是个中国通,虽然彼时他已是如日中天的巨星,但他为人谦和诚恳,私底下半点架子也没有,收到哥哥的嘱咐后,便时不时主动联络顾靖扬,问他是否需要帮忙。

虽然两人都忙,真正见面的机会不多,但同样的ABC背景、同样在中国工作、同样喜欢音乐、同样都是开朗随和的个性,这几年下来两人的友谊虽不黏腻却相当深厚。

两人既然都回了纽约,当然是要见一次面的。吃饭的地点就约在医院附近的一家意大利餐厅,方家在华尔街从事金融工作的小弟弟弘书也来了。

跟顾家不同的是,方家西化的程度相当高,三个兄弟当中,除了方弘柏因为常年在中国工作的关系而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其他两个兄弟都几乎不会讲中文。所以大家平时见面都习惯用英文,即使是只有顾靖扬和方弘柏两个人的时候也是如此。

“弘柏,听说你又在筹备新专辑?”

“嗯,前天刚刚把母带交到公司。我终于又可以专心做我的巡回了。”方弘柏眉飞色舞地说。跟别的歌手不同的是,他的音乐从前期的创作到后期的制作全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假手他人,因此常常把自己搞得又累又崩溃,不过他本人非常享受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就是了。

在场的人都知道他的工作方式,因此很能理解他那种大松一口气的感觉从何而来。

“好了好了,说好了今天不谈工作的!”方弘书及时打住。要是让二哥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今天晚上大家就不用聊别的了。

方弘柏也不以为意,随便又起了个话题。几个人吃吃喝喝,不管是音乐电影,还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全都当成茶余饭后的闲资来谈,这几个人全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自然对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但因为都能对别人的看法抱持一份尊重和包容,互通有无,所以聊得非常尽兴,一顿饭吃到九点多,侍者把甜品都撤下去,又给他们每人上了一份餐后酒。

外面已经是初冬晚上接近0度的气温,室内却温暖如春,映着餐桌上的烛光,酒足饭饱之后的几个人都有点儿醺醺然。顾靖扬摇着手上的加冰威士忌,莫名其妙地,就想到了一个人。

“弘柏,你对中国的爵士乐水平怎么看?”

方弘柏大学的时候主修爵士钢琴,比起自己来,他在音乐方面有更深更专业的见地。

“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弱。爵士乐毕竟是门槛比较高的一种音乐形态,并且中国没有这方面的传统。不过中国人很聪明,而且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你知道。现在上海每年都举办爵士乐节,虽然跟我们这儿的不能比,但是看得出来年年都在进步。”

“那么,中国有没有什么学爵士乐的正规学校呢?”

“据我所知,应该是没有。如果要学,还是要到美国来吧?你有朋友要学爵士吗?”

“哦,不是。”顾靖扬摇头,“那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一个没有正规学过爵士乐的中国人,可以弹出非常道地的爵士钢琴?”

方弘柏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他用手指抚摸着下巴,想了想,才道:“我当然不能说这完全不可能,音乐是经常会出现奇迹的。莫扎特不就是一个无师自通的天才吗?不过就一般性而言,这种事不太可能发生。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研究比我深,你应该知道,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和爵士乐的灵魂是背道而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美国这样的环境下系统地受过专业的训练,他很难掌握爵士真正的精神。”

方弘柏的评论,也正是顾靖扬那次听到陈非弹琴时的感觉。只不过方弘柏是从更专业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而自己更多的则是一种直觉罢了。顾靖扬的拇指无意识地抚摸着手上的玻璃杯,他不得不承认,陈非这个人,让他有点迷惑了。

“你说的这个人,我认识吗?”方弘柏很好奇。

“有机会一定介绍你们认识。”顾靖扬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