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留学时光(一)

【徐开因此是彻底大长见识,见过惯老婆的,没见过蒋泊锋这么惯老婆的。】

九月末的波士顿已经有了凉意。

许嘉平从木质楼梯上下来,正在厨房煎豆腐的赖阿姨抬起头:“小许,你和阿涔今天中午吃豆腐酿肉可以吗?我家乡的一道客家菜。”

“好,麻烦您了赖阿姨。”

赖阿姨是广东人,五十多岁,三十年前跟随做木匠的丈夫定居在了波士顿,孩子们如今都在市中心当上班族,她在家里没事做,看到唐人街招聘做中餐阿姨的信息后,现在每天中午和晚上来这里帮这两个从中国来留学的学生做一些家常菜。

初来乍到,甘涔和许嘉平原本是住在学生宿舍的,但是甘涔吃不惯学校里的火腿起司鸡肉土豆泥,他生着一副中国肠胃,偶尔调剂一两顿还可以,但长时间吃高油食物导致他不过一个多星期,就开始肠胃不适,急性肠胃炎差点去了医院。

于是蒋泊锋就让他申请搬出了学生宿舍,在距离校园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处住所,房东太太常年和丈夫住在洛杉矶,屋子空着也是空着,他们只租住给在周围念书的中国学生,顺便帮忙照看。

每月五百美刀的房租当然也是蒋泊锋付的,毕竟留学委员会给出的那部分生活费只有可怜的一百五十刀,可不包括“校外住宿”。煮饭的赖阿姨则是许嘉平开学时在MIT的中国学生会里,托人问到了唐人街的一家华人开的小时工中介店找来的。

许嘉平背著书包,问在门口换鞋的甘涔:“甘涔,你的现金和支票都带了吗?”

甘涔啊了一声,摸了摸空空的口袋:“没有,忘记了。”

他说忘记了就像在这里遇到华人同学,说“你好,再见”一样简单,许嘉平无奈,回楼上给甘涔拿,甘涔放贵重东西的抽屉从来没一次记得上锁。

他又看了一眼甘涔上面穿着连帽衫,下面还穿着露出膝盖和小腿的短裤:“你还是上楼穿厚一点吧,最近降温,上次视频里蒋哥已经骂你了”

甘涔门都已经打开了:“许嘉平,怎么你也变得啰啰嗦嗦。”

他话虽是这么说,还是上楼换了一件厚一些的长款牛仔裤,

不然许嘉平会打小报告的

MIT的学生中心有两家银行,一家是美国银行,一家是联邦信用合作社,联邦信用社只为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提供服务,甘涔和许嘉平开了户头,以后每月由留学基金会下发的生活费都会直接存到这个账户里,包含医保费用,两个人办理完了手续,职员说要等两周左右才会把银行卡寄过去。

他和许嘉平就读的是机械工程,讲授设计制造课程的罗伦斯教授是美国工程院和美国科学院的双料院士,也是美国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一节课上完,甘涔只勉强地记了两页笔记。

中间好几行还被划掉了,语言对他来说是一个大坎,他们班里算上他只有三名中国学生,坐在一群异类肤色中央,上着完全听不懂的课程,有时候他甚至都分不清楚教授是在讲专业问题,还是在讲他家宠物的趣事。

虽然国内给他们联系了语言班,每个周末去恶补英文,尽快追赶进度,但研究生的课程包含大量专业名词和复杂原理,甘涔上完一堂课,简直就像听了一节叽里咕噜的天书,他在学习上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挫折,以前是他不想学,和现在学不懂,完全是天差地别。

不仅仅是学习,初来国外,连日常生活也成问题,他去趟超市,如果不和许嘉平一起,买一些生活用品都面临着语言上难以沟通的障碍,可许嘉平是长时间奔走在教室和图书馆之间的,甘涔也不好每次都叫许嘉平牺牲学习时间来陪他。

身处陌生的异国他乡,周围的话像鸟语,他听不懂,又没有蒋泊锋在身边,还要忍受时差,最开始的一个月,甘涔的情绪跌落到谷底,不愿意和许嘉平说话,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只有下课了,才在房间里对着笔记本视频那端的蒋泊锋,常常说不了几句就往下掉眼泪,哭着说他想要回家。

他这样哭,这样‘孤立无援’,蒋泊锋心疼坏了,甚至好几次都忍不住动摇了,想把甘涔先接回来,管什么留学,先休着,被徐开力劝:

“蒋泊锋,语言这种事谁去国外上学都要克服的啊,许嘉平不也是?中国那么多留学生不都是?你不能他一哭他你就什么都不顾了啊,你得让甘涔自己学着成长啊。”

他们在深圳的公司也刚刚起步,融资,投标,手续,打点关系,事情繁杂的像山一样,蒋泊锋硬是挤出早上的时间,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抽出一个半小时来和甘涔说话,亲自辅导他的英语。

他们隔着十二个小时的时差视频,蒋泊锋的英语是以前为美国公司做外包工程时,与合作方和设计师谈项目锻炼出来的,口语还不错,他引导着甘涔用英语和他对话,鼓励甘涔用英语给他讲每天在学校里发生的琐事。

甘涔不会的单词,蒋泊锋会提醒他那个词应该怎么说,遇上蒋泊锋也不知道的,他会翻词典,第二天早上视频时再告诉甘涔。

如果遇上甘涔一时半会怎么也想不起来的,或者一段表达里不知道怎么用英文去描述的词汇太多,甘涔就会不耐烦了,不要再继续,蒋泊锋就会切换回中文和他说话。

第二天等甘涔不急了,再将他不会的单词汇告诉他。

徐开因此是彻底大长见识,见过惯老婆的,没见过蒋泊锋这么惯老婆的,照他的话,甘涔一个大男人,听不懂,不适应,就让他哭一个月去,他还能哭一年?而且徐开都想不出来,蒋泊锋是个铁人?他到底从哪里挤出的时间?他不需要睡觉吗?

怪不得甘涔脾气差劲,就蒋泊锋这样一看见他一哭就什么原则都没了,恨不得自己先拿来嚼碎了再喂给他的样子,甘涔要是能养出个不娇气的脾气才出鬼呢。

蒋泊锋挤压休息时间,一点点的辅导甘涔的英文,甘涔也愿意听,毕竟在视频里能看见蒋泊锋,他就安心,慢慢地,也见了效果,甘涔和实验室的外籍同学偶尔也能聊上一两句,拓开了一些社交圈,再去超市也不用许嘉平一直陪着了。

再慢慢地,甘涔的口语有了着实的进步,蒋泊锋不再让他讲今天做了什么,而是让甘涔试着给他复述教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

大量拗口的专业名词和理论又是一项新的艰巨挑战,蒋泊锋也不着急,在视频里听着甘涔磕磕绊绊的讲,复杂词汇和公式原理通过复述,甘涔一次次地加深印象。

他原本就脑子聪明,在课下先提前自学一遍,等教授上课讲时,就算中间再有一两个单词听不懂也没关系,更何况还有许嘉平这个来了不到半年,就被公认为最刻苦的中国学霸在身边。

锻炼的久了,甘涔从最开始只能勉强讲上五分钟,十分钟的内容,到后来可以尽可能的、通顺的表达出一堂课的意思,他学的课程走在技术前沿,早已经超出的蒋泊锋的知识范畴,但是当他遇到忘记怎么说的,想要用别的语句糊弄过去时,蒋泊锋又总能发现。

甘涔每次都会特别的不可置信:“蒋泊锋,你是怎么发现的?难道你自学了数传通信?!”

蒋泊锋也不告诉他,但是会让他倒回去,捋顺了,重新再讲,自己则在桌前办公,审核图纸,甘涔泄气的很,觉得应该让蒋泊锋来读麻省理工,一定比他毕业的早!

当然,他下次不会说时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卡壳,然后一副心虚的样子眼神往上瞟。

过圣诞节时,波士顿下了第一场雪,甘涔已经进步到可以不卡壳地,给蒋泊锋复述一节完整的课程了。

“现在可以说中文了吗?”甘涔合上课本,讨奖励的朝视频那头的蒋泊锋说道。

蒋泊锋给他定了规定,如果要说中文,要得到他的允许。

“可以。”

甘涔露出一个‘憋死我了’的表情:“蒋泊锋,明天市中心的商场打折,听说有好大的折扣呢,是这里的购物节,实验室的Eric和陈静怡拉着我许嘉平一起去逛呢!”

他自从来了美国,整日就是学习,学习课业,学习英文,在实验室跟着导师做研究,连一次市中心都还没去过。

蒋泊锋说:“好,出去转转,路上要注意安全,穿厚一点,围巾,帽子,都要戴,手机要贴身拿着。”

“你放心好啦。”甘涔又问:“哥,你那边有什么缺的?我买了给你寄回国去。”

“哥这儿都有,你买你自己需要就行了”蒋泊锋那边还是早上,他在视频那头接了个电话,跟他说等一下。

甘涔点点头,他知道蒋泊锋现在忙的很,公司名字之前已经定下来了,叫中茂房地产开发集团,注册资本一点五个亿,等额分成一千五百万股,其中有九千万是法人股。

在如今这个年代,这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了,至少甘涔知道,这绝对足够蒋泊锋不用再像在京成那般处处被掣肘,这些钱,足够他建立一个属于他的,完整高效的精英集团队伍,在大时代赋予的黄金机遇下,乘势而上,大施拳脚。

蒋泊锋接完电话回来了,就看见甘涔正托着腮看着他,充满崇拜的。

蒋泊锋问:“怎么了?”

“没有”甘涔沉醉地看着他,不知道自己的命怎么这么好:“蒋泊锋,你的公司叫中茂,是不是跟我有关系呀,我叫涔,属水,中茂,你听听树木茂盛,俗话说,水生木,合在一起就是天生的财星命,是不是?”

他这幅极其自恋的样子要是让徐开看到,估计能把嘴里的水喷他一脸,甘涔又凑近了屏幕,现在一整个笔记本屏幕都是他红润润的嘴唇了:“是不是嘛!”

声音也更近了,像说在耳朵边的。

蒋泊锋开始笑着:“是,是,因为你”但没说两句,甘涔就高兴地在床上扭,镜头里,睡衣让他扭得乱七八糟,扣子也开了两颗,蒋泊锋偏开了一点视线:“好了,你穿好衣服,别着凉,哥走了。”

蒋泊锋匆匆把视频挂了。

甘涔正甜蜜呢,那边就一片黑屏了。

作者有话说:

咳咳,甘小涔的语言攻克方式你们学会了吗?!!

还有留言是谁说的甘小涔是留洋小土狗的??都二十天了!!我刚要忘记!!

(摸摸甘小涔的头):崽,没关系,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

毕竟你上辈子也很快。

甘小涔:????(缓缓一个?)

哈哈哈谢谢宝子们的留言点赞和鱼鱼~!!(眼泪抹手绢)

留学虽然不会直接的【三年、五年后】哈哈时间穿越大法,但这部分不会太长的~!啾啾啾!!!(红唇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