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好。”云舟看了摊主一眼,听口音明显不是本地人,估计是最近才来S市的。不过S市的经济确实比华国很多城市发展得要好,每年流入的人口都很多。
他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半蹲下来慢慢查看瓷器。
这几天他也去过别的摊位,记忆最深的是前面有个摊主直接将瓷器大咧咧的摆在地上,周围没有一点防护。古玩市场上人多,瓷器又易碎,一不小心打碎了就得赔偿。
据说上个月就有顾客以摊主讹诈为由报了警,当时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在古玩市场上很是引起了一番议论。
然而这种纠纷很难判定是谁的责任,在民警的调解下顾客是赔付了一部分金额,勒令摊贩改正似乎也没有太大用处。
总之,云舟以后见到这样的摊位都绕道走。
而眼前这个摊主则不同,他在瓷器底部铺了厚厚的绒布毯子,边缘也做了防护,这样即使瓷器倒下也不会打碎,很是用心。
云舟对他的观感一下子提升了不少。
二十多件瓷器中,他一眼就看到了摆在最中间的鸡缸杯。
说到鸡缸杯,想必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它的大名。
在港岛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成化的斗彩鸡缸杯以2.8亿港币(约合2.3亿RMB)落锤,这个成交价刷新了华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明代以斗彩闻名于世,成化鸡缸杯作为酒器,传说是成化皇帝(朱见深)为了取悦自小陪伴自己的万贵妃特意烧制,是成化皇帝最爱的御用酒杯,十分珍贵。
明万历《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万历野获编》亦有“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之记载。①
明万历距成化仅经过百余年,便已珍贵至此。
著名收藏家马先生曾计算过,按照明代当时的物价,‘值钱十万’就相当于五千多万了。而现在已经过去了四百年,2.8亿港币贵吗?
似乎也不算太贵。
正因为鸡缸杯如此贵重,自明嘉靖时期开始,仿制成窑鸡缸杯者便络绎不绝,后以清代康雍乾三朝仿烧最为成功。
同样是在港岛苏富比拍卖会上,清雍正斗彩鸡缸杯 (一对)拍出了3300多万港币的价格,不禁令人惊叹,即使是仿制的也如此值钱!
不过,这与瓷器的制造工艺和精美程度有关,不是每只斗彩鸡缸杯都能拍出这么高的价格。
明成化鸡缸杯现存极少,全世界加起来不过19件(目前已知),除了4件为私人收藏之外,剩下的均在各大博物馆中收藏。
云舟眼前的这只肯定不可能是明成化时期的鸡缸杯,或许是清代仿制的,当然更有可能是现代工艺品。
他将其轻轻拿起仔细观察,用手指丈量了一下杯口,尺寸和成化时期的鸡缸杯一致,直径为8公分左右。
这是正常的,除了乾隆时期进行了鸡缸杯的‘创新’之外,其他仿造的必然与真品尺寸相差无几。
成化鸡缸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杯壁薄如蝉翼,胎体洁白,迎光可透。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后世都烧制不出这么完美的瓷器,足见其工艺精湛。
而眼前这只鸡缸杯内壁光素,釉面滋润、匀净莹亮,虽然达不到明成化时期的‘薄如蝉翼’,但釉质细腻,颇有几分韵味。
杯身则完全仿造成化鸡缸杯的图案,部分有些脱色,以洞石花卉为间隔,组成了两组画面:
一面是雄鸡与雌鸡相对,雌鸡似正欲啄食,三只小鸡围绕在周围;另一面则为雌鸡俯首啄食,雄鸡回首相望,小鸡环绕周围玩耍。
两幅画面生动活泼,暗示了成化皇帝对万贵妃的依恋之情,同时寄望家庭和睦、宜子多寿的情怀。②
云舟看向底款,底足中心青花双方栏内书写“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大方卓雅,底部有磨损的痕迹,绝对是个老物件。
看起来似乎是康熙年间的仿品,而且好像是……真的?
正犹疑时,盘在手腕上的小玉龙也冒出了头,抖了抖身上的鳞片,接着张开嘴,□□道灵气从他手中的鸡缸杯中飞出,尽数被玉龙吸了进去。
少年看着手中的鸡缸杯有些出神,鸡缸杯因为价格贵重的原因,现代仿制品层出不穷,没想到他会在摊位上碰到一件清代的鸡缸杯真品,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中年人见他看了许久,便开口道:“你手里这只不是真正的成化斗彩,是清代康熙时期仿的,仿的一般,要拿的话,十五万不议价。”
云舟一时有些不习惯。
古玩市场的其他摊贩都恨不得将自己的东西吹得天花乱坠,天上有地上无,这个摊主竟然这么实在,直接说是清代仿品,着实让他刮目相看。
不过这个价格太高了,他刚要拒绝,旁边跑过来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满头大汗地喘着粗气,急吼吼地道:“陈哥,钱我凑齐了,十五万,那鸡缸杯给我留着呢吧。”
摊主没理会:“你刚刚没说回来,现在有别人在看,按照规矩,你要排在后面。”
青年顿时急了,恶狠狠地看向云舟:“这个鸡缸杯我上午就看中了,你可别跟我抢。”
云舟摇了摇头,面色坦然:“我没有这么多钱,不会跟你抢。”
青年似乎没料到对方这么直白,愣了一下才看向摊主:“麻烦陈哥给我包起来,等我把这件鸡缸杯出手之后还来买。要我说,S市的整个古玩市场,也就陈哥你这一家有真东西!”
“你说这话太绝对了,别的摊位也有好东西,只是要靠眼力罢了。”
摊主谦让地说了一句,将鸡缸杯仔细的装好,那个青年就拿着东西风风火火的离开了。
他见云舟还没走,指着右手边的一个青花罐说道:“这个瓷器从拆迁户那里收来的,价格不高,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好。”经过刚刚的事情,云舟对摊主多了几分信任,便依言站在一旁观察起来。
这是一个高约40公分的青花罐,器体为略高圆形,口大可容拳,短颈圆肩,卧足。大小形似人头,因此也被叫做‘人头罐’。
这种青花罐在明清时期比较常见,尤其是在清康熙时期。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形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千姿百态。
以罐为例,包括将军罐、莲子罐、粥罐、圆形盖罐等等。其中又以圆形盖罐为最常见,一般和人头大小相若,所以一般也称人头罐。
此种盖罐很为人们所喜爱,主要原因有:一是它很实用,可随意装盐、糖、五谷杂粮等;二是器身上都有纹饰,是漂亮的装饰品,摆在家里非常好看;三是罐与官谐音,圆罐又有圆官、圆满的意思,寓意吉祥。③
由于在厨房烧菜的时候手较为湿滑,所以这种人头罐99%都没有盖子,一般是被不经意间打碎了,有盖子的凤毛麟角。
而云舟现在看到的这款就有盖子,十分少见,并且大概率是原装。
只因盖子极为精美,釉色鲜亮,纹饰精细,甚至比罐体还要漂亮。
至于罐体,青花发色沉稳,胎质洁白细腻,肩部和底部绘如意云头纹,罐身绘寿字和莲花纹,釉料有些微暗淡,是十分典型的康熙朝纹饰,底足留有六字方框楷书的‘大明宣德年制’寄托款。
从底款来说,也符合康熙时期的特色。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原因是康熙认为如果瓷器上写了款打碎了不吉利,不让写,有人猜测与当时的政权不稳定有关,中后期就慢慢正常起来。
而康熙时期的民窑则有大量的寄托款,如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朝代居多,有人猜测是文字狱压抑环境下的一种宣泄手段。
总之,这件瓷器从精美程度来讲显然不是官窑烧制,而底款和做工具有明显的民窑特色,根据云舟的判断,这件青花盖罐应该属于康熙民窑出品。
看到小玉龙从手腕上浮现出来,张着嘴巴从罐子中吸走了三道灵气,云舟不再迟疑,询问摊主:“请问这件青花罐的价格是?”
“两万。”中年人的话语带着不容质疑的味道:“你也知道,带原装盖子的大头罐不常见。”
他指了指上面的平顶盖,“光这个盖子,就能翻一倍的价钱。”
普通的康熙民窑大头罐虽然不如官窑那么值钱,但也能达到5-10万。加上原装的盖子,确实如对方所说,至少能翻一倍。
1%的概率,在市场上极为罕见了。
云舟本来是想还价的,但中年人看了他一眼,似乎明白了他的未尽之语,直白道:“最低价两万,不还价,不买可以看看别的。”
少年用莹白的指尖抚了抚左腕,想到玉龙的表现,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好,那就两万,我要了。”
这个价格是他目前所能承受的极限,像刚刚的鸡缸杯,即使有四五倍的利润他也不会买。
中年人收到转账,麻利地用纸盒子装好,在四个角都塞满了塑料泡沫。
云舟清透的眸子一眨不眨的看着对方的动作,神色认真。
他曾听说过,有人确实在古玩市场买到了真品,可是等兴高采烈的拿回家之后,发现居然是假的!
怎么会这样?
因为在最后包装的时候,摊主趁他不注意用假货换走了真品,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古玩界的套路比比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云舟一直盯着摊主将瓷器包装好,最后又看了一眼盖子确认无误,才搬着箱子来到了珍宝阁。
杜老爷子一见他就笑了,“今天淘到了什么好宝贝?”
“是一个康熙时期的青花罐。”云舟将盒子拆开,将罐子放在桌上,“杜爷爷,麻烦您帮我看看。”
现在他经验不足,还不算杜老爷子的正式弟子,虽然在后者的心里已经是了,但年轻人就是要多磨练磨练嘛,不着急。
“嗯,我上手瞧瞧。”杜老爷子将罐子拿过来凑近了瞧,吴掌柜听见动静,也跟着过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明成化鸡缸杯共19只(据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8只),因文物南迁,大部分在台北。
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英国戴维德基金会、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瑞士鲍尔博物馆各有一只,一共是5只。
北京故宫(2只),有专家说是晚明郎窑仿制,存疑。其他4只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注①②③摘自百度百科和个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