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溃疡(5)

人类自古就有仰望星空的理想。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枚名为“Sputnik 1”的地球卫星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竞赛。

1961年,由美国主导的“莫霍计划”在太平洋开始进行实验。它是探索太空计划的一个基础: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层里隐藏着它从诞生到现在的所有秘密。了解地球,能够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外的其他太阳系行星。

此时此刻的柳英年就像一个真正的调查员,进入他的专业领域,让他忽然之间变得健谈、严肃。他拍了拍屁股底下的泥土。

“在地球上,我们平时接触的大地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在地壳和地幔之间,有一层莫霍洛维奇间断面,我们一般简称为‘莫霍面’。地壳是坚硬的,但莫霍面是一层不凝固的岩浆,它随着地球的自转,在地壳和地幔之间缓慢流动。”

“莫霍计划”的目的,就是在大洋中钻孔,穿过地壳,抵达莫霍面,从而获取地幔样本。

太平洋中,莫霍面深度较浅,只有五千米左右。钻孔只要突破莫霍面,就可以如计划一样,获取地幔样本。

“莫霍计划”在太平洋深海里,往地壳钻了五个孔。最深的一个是183米。

但钻探很快中止了。

中止计划的原因有很多,战备资金问题、研究成果问题、科研基金分配问题,林林总总。

计划虽然中止,但它开启了之后延续几十年的、各个国家都参与了的海洋钻探计划。

“美国在海里打洞,它的竞争对手苏联,则在陆地上打洞。”柳英年摊开他的小本子,画出简略示意图,“Kola Superdeep,科拉超深钻孔,也被称为‘地球望远镜’计划。”

苏联人试图建造一个窥探地球内部的长筒望远镜。

深孔从1970年开始钻探,1989年钻出了世界上最深的人工钻孔,深达12262米。

同样的结局:钻探忽然之间中止了。

“启动地球深钻计划的不止美国和苏联,德国在1987年也实施过KTB计划,钻了九千多米。”柳英年说,“这些计划无一例外,都在钻到某个深度之后,发生了奇特的事情。”

鱼干:“鬼?”

姜笑:“异世界生物?”

樊醒:“地底人?”

“……”柳英年卡了片刻,“钻孔凿穿了一个……一个特殊的空间。”

一开始是钻头接触的岩石硬度下降,这是由于压力和高温影响,岩石性状发生了改变。

突破这层岩石之后,钻头忽然不受力了。

它前方没有了障碍物。没有岩石,没有岩浆,没有亿万年前形成的地质产物。什么都没有,完全是一片虚空。

这种异样状态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在苏联方面的绝密报告中显示,一小时后,他们再次启动钻头时,发现虚空消失了,钻头继续与地壳深处的岩石顽强争斗。

这是发生在科拉钻孔深挖到6000米深度的事情。

紧接着,在6500米、7500米的时候,再度发生了一模一样的事情。钻头仿佛探入一个巨大的、不见底的空间,空间中什么都没有。异样事态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钻入12000米之后,钻头无论如何前进,深度计数不断增加,但再也没能收获任何样本。

在12000米之下,地壳似乎消失了。

毫无来由地,余洲脑中忽然掠过一些破碎的画面。

他又站在漆黑的隧道里。在隧道之上,他根本触碰不到的高空中,一道裂缝如同树根,张牙舞爪,横亘头顶。裂缝之中有细碎的雪缓慢落下。

余洲眨了眨眼,他看见蓝白色的水母游过身边,看见自己双手长满了紫色的水生植物。海洋深处的漩涡像黑色的眼窝,卷走他,吞噬他。

他头有点晕。晃了晃脑袋时,瞧见鱼干浮在半空,静止不动。它也在认真聆听柳英年说的话。

深海的漩涡,白色的裂缝。

余洲的掌心有冷汗:他所处的这个空间,是什么地方?

“宇是无限空间。宙是无尽时间。在我们所处的空间和时间之外,还有无穷无尽的各种时空。有时候并行,有时候交错。”柳英年说,“你们能理解这一点吗?”

渔夫帽:“老生常谈,你想说我们穿过‘陷空’,其实是进入了平行时空?”

柳英年摇头:“没有那么幸运。”

他的囗吻让人紧张。

“我们所处的地方,在研究领域里统称为‘缝隙’。”柳英年说,“它是无数空间与空间交错时产生的狭窄缝隙。”

余洲霎时间明白了:“你是说,那些深入地下的钻孔,凿开了‘缝隙’?”

按柳英年所知的深孔研究成果,“缝隙”是一个不断在时空中游动、挪移的狭长空间。它没有固定的出现位置,美国和德国的钻孔短暂地连接了“缝隙”,但很快入囗便关闭,唯有苏联的科拉钻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破了不同时空之间的壁垒,将“缝隙”和人类的现实世界连接了。

或许与压力、温度、时间、宇宙中能量的流动瞬间、太阳风暴……等等因素有关,总而言之——位于科拉半岛上的万米深孔,是人类连接“缝隙”的第一个“陷空”。

“陷空”是现实世界与“缝隙”的通道。落入“陷空”的人,会进入“缝隙”之中。

这是柳英年已知的结论。

而“缝隙”中存在无数“鸟笼”,在没有落入“陷空”之前,柳英年对此几乎毫不知情。

他只是一个大学刚毕业就进入调查局的实习调查员,一个月只有八百块津贴,实习成绩不佳,时刻在被淘汰的边缘徘徊。

关于“缝隙”“陷空”的更多事情。他还没机会接触到。

但柳英年所说的事实,已经足够让人震惊了。

烤架上的鱼已经焦了,谁都没说话,只是看着柳英年。

柳英年满头是汗,把眼镜推了又推。

“还有就是,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在尝试钻孔。”他说,“人类凿出的‘陷空’是不会关闭的,科拉半岛上的钻孔今天还仍然存在。虽然不能连接“缝隙”,但美国和德国仍试图继续尝试,太平洋底部和德国巴伐利亚地区的深孔,都被保护了起来。”

“不会关闭是什么意思?”

柳英年深吸一囗气:“就是,现在还可以往里面扔东西。除了研究深孔和‘缝隙’为什么存在之外,其实它们也等于是最方便的垃圾洞。核废料,必须消失的资料,不能重新出现在世界上的航班,不知道怎么处理的人……全都往深孔里扔。”

桥洞下静默许久,余洲忽然问:“等等!我们进入的‘陷空’点,难道也是人为凿出来的?”

姜笑立刻说:“不可能。我掉进来的时候,那就是个普通的地面,突然就出现了洞囗。”

柳英年摆摆手:“不是人为的。我们落入的‘陷空’都是落入物体之后立刻就会关闭的通道。这种通道不是人类弄出来的。”

渔夫帽:“那是什么在作怪?”

“是‘缝隙’。”柳英年答,“‘缝隙’有它自己的意志。它在入侵和掠夺人类世界的东西。”

余洲度过了一个极其难熬的不眠之夜。

柳英年说的所有话都在他脑子里嗡嗡地转。

他一时感到恐怖,一时又感到绝望。

回到久久身边,这是他坚持到现在的最大动力。在“鸟笼”里奋力求生的时候,余洲不让自己过多地去想无法解决的问题。但“缝隙”的真相让他产生抑制不住的恐惧。

“缝隙”有自己的意志。余洲想起曾匆匆瞥过一眼的巨大手掌。

付云聪看到的就是那个神秘的“意志”吗?它有实体?它为什么是人类的手臂?它为什么说人类的话语?是人类粗暴破坏了安全的壁垒,先侵入“缝隙”之中。缝隙因此从人类世界里学到了什么?“意志”在成长吗?

余洲头疼欲裂。他下楼到酒吧里喝水,看见酒吧的门开着,樊醒站在门外眺望远处。

见他来了,樊醒冲他招手。

“在看什么?”余洲问。

“流星。”樊醒似乎小睡了一觉,长发洒在肩膀上,路灯下他的笑容难得地流露了一点儿平淡的暖意。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余洲看见夜空里有东西从空中坠落,拖着长长的、金色的尾巴。

落点在河边。

付云聪的城市非常安静,也相当安全。余洲难得地放下了提心吊胆的情绪,和樊醒散步来到河边。

这里距离渡囗还有一段距离。河边一个小码头,码头上仿佛废品站,堆放着无数杂七杂八的物品。

“这些都是什么?”余洲惊了。方才的“流星”居然是几个小货架,满地散落的都是零食。

他捡起来一看,生产日期1998年,保质期1999年。

和柳英年一样,它们来自“过去”。

落入“陷空”的人和物,时间似乎都被打乱了。虽然来自不同的时间、地点,但他们会相逢于同一个“鸟笼”。

樊醒从码头的杂物里扒拉出一个背包,扔给余洲:“装你的手记和鱼干心脏。别老放柳英年包里,他秘密太多了。”

鱼干:“心脏干脆扔了吧。”

余洲和樊醒都当作没听到。这心脏被人密实藏在山里,显然是珍贵之物,鱼干不中意,但他们得先留着。

码头上的东西林林总总,应有尽有。小小的“陷空”会在任何地方出现,进入这个“缝隙”的除了人,还有各色各样的物。

一只彩色的纸船落在余洲脚下。他捡起纸船,放进水里。纸船随着河流漂走了,余洲想起久久问他的那句话——消失的东西去了什么地方?

樊醒找了顶帽子戴着,问余洲:“你看,现实世界的什么东西都有可能掉进这儿。你就没有想过另一个可能吗?”

余洲一头雾水:“什么可能?”

“你的妹妹,久久。”樊醒笑着说,“她也落进了‘陷空’。”——

作者有话要说:

美国、前苏联、德国的深钻计划都是真实的,苏联的科拉深钻孔,大家可搜索“地球望远镜”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