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他竟是都看全了。

明苏默默地与郑宓对视了一眼, 都在彼此眼中瞧见了为难。

稚子好奇,多爱发问,他见了这情形, 回去之后, 指不定什么时候想起今日之事, 便与人说了。

孩子是不知轻重的。

明苏心念一转,打算吓唬他一番,且将他吓住了, 使他不敢往外说。

过上几年,他大了, 兴许便忘了, 纵使不忘, 那时他知晓了道理,分得出轻重, 她也可与他好好谈一谈。

主意一定, 明苏正欲开口, 却见余光中,郑宓不轻不重地瞥了她一眼, 眼中透着淡淡的不赞同。

她猜到她打算如何应对了。明苏便是微微地一顿,竟是分了神地想,阿宓待九皇弟真好,不肯敷衍哄他。

这么一想,她心下便是酸酸的, 哪怕明知郑宓不过视明申为亲近的小辈而已, 她仍是不大得劲。

她总盼着郑宓只在意她一人,只待她好,余者皆不入眼的。

但她又知这念想也只能想想罢了, 哪里能真叫阿宓当真只围着她一人转呢?那未免太枯燥了。

明苏淡淡地看着明申,不能敷衍应对,那便必得想出一套镇得住他的说辞来了。

明申惧她,对上她的眼神,便忙低下头,又悄悄地往郑宓那边挪了挪。

直到了郑宓身旁,方觉得抵达了安全之地一般,停下了。

他回了陛下的话,陛下却不开口了,母后亦是默然。

明申直觉不对,方才陛下在外头处置了好多人,他隐隐间看得明白,祸端都是由他身上起的。

“母后……”明申唤了一声,仰头看向太后,认错道,“儿臣知错,往后不敢再乱闯了。”

明苏发作玄过,是因他擅离职守,未曾守在殿外,兼之她总嫌明申不守规矩,明申便只以为是他乱闯太后寝殿,坏了规矩,方才惹得陛下大怒。

殊不知,乱闯寝殿是末节,他撞破的情形才是最要命的。

更不知他若将所见透露出一星半点,这天下会如何动荡。

“是当守规矩。”郑宓说道,只她也不知该如何向明申解释他见到的那一幕,说完了这一句,又打住了,面上便带出了愁意,转头去看明苏。

明苏暗自叹了口气,她对这幼弟,并没有多少情分。

说起来,明申今年四岁,但她见他的次数,怕是一只手就数得过来了。

明苏心小,装了母妃,装了郑宓,如今又硬生生地塞下一个天下,哪还有什么空隙,再与旁人。

可郑宓在意,那她也只好跟着在意。

明苏想了想,抬手招了招,道:“明申,你过来。”

明申不敢不从,他看了太后一眼,未得什么提示,只好诚惶诚恐地走过去,在明苏身前停下了,双手抬起,似是要弥补他方才失礼惹出的祸端一般,格外规矩地施了一礼,又模仿着大人君子端方的做派,垂首恭敬道:“臣弟恭聆圣训。”

孩子总是有可爱之处的。见他这小小的个头,大人的做派,明苏禁不住笑了一下,但也仅是一下,笑意便消失于唇畔了。

她缓缓地开了口,一面说,一面想着下一句,言辞间慎重而克制:“你犯了错,不当在太后殿中不经通传便乱闯。不可再有下一回了。”

明申老老实实地认错,稚嫩的面容透出沉重之色,抬袖又是一礼:“是,臣弟知错,再不敢了。”

明苏打量他的神色,见他眼神间虽极力镇定,却有几分掩饰不住的慌乱与愧意,便知他是当真知错了,这才接着往下说。

“你方才看到的……”明苏顿了顿,目光流转,落到郑宓身上。

这回她的目光里却不是适才那调侃含笑的意味了,而是温柔似水的,轻轻地与郑宓对视了一眼,将郑宓看得心念动了一动,方又接着与明申道:“是我与娘娘间的亲厚之举。”

亲厚之举……明申很快便想到有时母妃也会这般待他,十分了解地模样,点点头道:“母妃高兴时也会亲臣弟,将臣弟抱到膝上说话。这是母妃待臣弟亲厚。”

他这一类比,倒说得明苏一阵语凝,过得片刻,她才缓声道:“我与娘娘的亲厚,同你与顺太妃娘娘间的,是不同的。”

这便将明申说糊涂了,他小小的年纪,只知好便是好,坏便是坏,亲厚便是亲厚,疏远便是疏远,哪里晓得亲厚还分许多种呢?

“有何不同?”他反问了一句,既疑惑,又好奇。

明苏自然不至于向他解释得这样细,只道:“你尚幼,不能懂,等大一些,便可自悟了。”

这说辞,明申是很熟悉的,每每他问些什么,问得多了,顺太妃或是他身边侍奉的乳母、宫人便会说,殿下长大了,就知道了,次数一多,明申便明白,这是在敷衍他。

他仰头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太后,不知怎么,便很不高兴,觉得受了愚弄,稍稍提高了声音,道:“臣弟回去问母妃,母妃必是知道的。”

明苏待他难得耐心,见他不听话,那点耐心便耗没了,横眉道:“胆敢去问,便寻个府邸,将你丢出宫去。”

横竖皇子迟早都要出宫开府。以稚龄封王建邸的,从前也不是没有过。

明苏原本不过是随口一说,吓唬明申罢了,可说完,她竟觉这主意甚好,将这小子早早丢出宫去,也省得他日日都来阿宓这儿搅扰。

她这么一凶,明申便被吓住了,他生来便在宫中,哪里知晓宫外是何模样,光是想着要把他丢出宫去,都吓得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在明苏冷淡的容色下红着眼睛,抽噎着道:“臣弟不问。”

郑宓在一旁看得好生无奈,她先说了明苏一句别吓唬他。

而后再将明申拉到身旁来,取了帕子与他擦了擦脸。

而后方道:“我平日里是如何教你的,遇事不解,当如何?”

她如此温声细语,明申也不哭了,好好地回答:“先思之,三思而不得其解,再请教师长。”

明苏听得心念微动,这很像当年她跟随先皇后读书时,所得的教诲。

这是理所当然的,先皇后与郑宓是姑侄,皆是郑家女儿,自幼所习自然是郑家家学,许多见解,自然相似。

郑宓听了明申这回答,甚是欣慰,先夸了他,将他夸得有了笑意,方再道:“只是今日之事,却不可请教师长,你要自己去想,想不出,也无妨,待大了,便能知了。只是万万不可问旁人。”

她强调了不可问旁人,明申自是听出来了,他倒是听太后的话,点点头,答应了。

但难免又觉好奇,便再问了一句:“要多大,方能知晓?”

郑宓想了想,道:“那便看你的悟性了。”

明苏在旁,笑了一声。明申不明所以,看向了她。明苏敛了笑,道:“你若悟了,便来见朕。”

明申回道:“是……”

明苏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再说了一遍:“不是什么大事,你不必担忧,也不必悬于心上,顺其自然,待你知晓的那日,便来见朕,可记住了?”

这些话语字字句句地钻入明申的耳朵,直往他心中去了。

他自陛下的语气中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下意识地点了下头,重复道:“臣弟记住了,等来日明白了,便来寻陛下,旁人谁都不说,母妃也不说。”

明申行事不尖锐,为人秉性颇为和软,但郑宓与他相处了数月,知他有个好处,便是从不食言,但凡他答应的,他必会做到。

此事,便暂且算是了了。

郑宓与他说了些别的,问他今日跟先生学了什么,顺太妃可好,诸如此类。明苏听得无趣,朝后一仰,靠在迎枕上,闭目养神。

这一日,也着实是累了。

可她一闭上眼,郑宓的声音便穿入她的耳中,温柔且和缓,很动听。

她干脆便合着眼睛,听起他们二人的对话来。

说不几句,明申便支支吾吾道:“擅闯慈明殿是儿臣道不是,他们也只听命行事,可否请母后宽宥他们这一回?儿臣愿替他们受罚。”

他们指的便是他身边的那四名内侍了。

明苏颇为意外。

明申是幼子,却并不得宠,这些年,宫中又是乱糟糟的,顺太妃位份虽不低。

可她这妃位着实也没多少分量,在宫中说不上什么话。

故而连带着明申也是压抑着性子,养得很是老实,还有几分软弱,稍大声些与他说话,都要红眼睛。

不想,他竟敢为身边的宫人求情。

明苏竖起耳朵来,郑宓的声音温温缓缓地入耳来。

“他们错在擅离职守,错在敷衍塞责,错在欺你年幼。宫中既立了年幼皇子公主身旁不得离人的规矩,自然有其道理在,他们不会不知晓,却仍是由着你独自乱跑,这心中便已是不敬你,不曾尽心侍奉了。有过当罚,没有你替他们受过的道理。”

郑宓的语气并不多严厉,却很使人信服。

明苏不知怎么,就睁开了眼。

这一日纷扰下来,外头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殿内有些昏暗。

明苏自后头只看得到郑宓的侧脸,看到她洁白的颈项,带着女子特有的柔弱,看到她身前恭敬站立的明申,小小的个子,比她的膝盖高不了多少,正弯身作揖,认真道:“儿臣受教,多谢母后教诲。”

郑宓便伸手摸了摸他的头。

这回,明苏不酸了,反倒觉得这一幕极为合意。

甚至钻出一个念头,倘若明申是她与阿宓的孩子,他们一家三口,在这寂寂深宫之中温馨度日,倒也不错。

这念头一起,明苏倒将自己吓了一跳,她与阿宓,哪里来的孩子。

她稀里糊涂地胡思乱想着,郑宓已送了明申出去,时候不早,明申当回他母妃宫里用晚膳了。

她回来,便见明苏呆呆地靠在迎枕上出神。

冬日里,夜幕降临得极快,殿内昏暗,几不能视物,郑宓也未召宫人,自去将殿中的宫灯都点上了。

明苏回过神来,将视线落到她身上,开口道:“对付这小东西,其实不必这样麻烦。”

她指的是明申撞破她们亲密的事。

郑宓自是听明白了,她吹灭了火折子,放到一旁,回身走来,坐到明苏的身边。

明苏便顺势侧过身来,弃了迎枕,将头枕到郑宓的腿上。

郑宓摸了摸她的额头,缓缓道:“他已四岁了,开始记事了,吓唬得了一时,吓唬不了一世,待他长大,哪一日回想起来,就什么都明白了。”

“那又如何?”明苏不在意,要压制明申于她而言,并非什么难事。

“何必那般生硬?眼下这样不是很好?与他稍稍分说,既不算骗他,也在他心中留了些影子,来日他明白过来,也不至于惊讶意外。

你能倚重的自家人不多,明申还小,好生培养,不必多少年,便能长成你的左膀右臂了。”

郑宓说得冠冕堂皇,她其实还有私心,偌大一个天下,明苏总要有后继之人,目下看来,明申很是合适。

只是此事关系甚大,且将来如何犹未可知,倒不好说出来了。

明苏静默了一会儿,伸手环住了郑宓的腰,埋首在她的小腹间,喟然叹道:“阿宓,我好累。”

>